2016年,凯里市交通运输局根据中央及省、州、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在“特、惠、贷”上狠下功夫,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小康监测指标数,为群众脱贫致富,为我市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出积极的贡献。
“特”为全市扶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大贫困乡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凯里市大风洞乡和凯棠镇是我市相对贫困的乡镇,市交通运输局在通村公路建设规划上优先安排这两个乡镇进行农村公路建设。2014年大风洞乡、凯棠镇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2015年年底,全市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696公里,率先在全州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建成旁海到湾水四级油路改造工程、阳光铝厂到舟溪二级公路,对所有县乡道进行了改造。正在建设舟溪至兴仁改扩建工程、湾水至江口改扩建工程、台江台盘(接二龙至台盘城市道路)至凯棠城市道路建设工程。 二是积极做好农村客运班线开通工作。目前,全市16个乡镇街道139个行政村客运车辆通达125个行政村,覆盖率91.88%。公交车开通凯里至三棵树镇、炉山镇、凯里经济开发区、下司镇,计划2017年实现村村通客运班线目标,为群众生产生活、便捷出行和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惠”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高标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今年市委、政府下达市交通运输局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安置任务100人,为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局组织下属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在就业方面为搬迁人员提供优惠条件,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员设置岗位100个,涉及机械设备操作手、汽车修理、驾驶、门卫、砌筑工、杂工等共11个工种,根据安置对象不同条件优先进行妥善安置。 二是落实帮扶责任。选派4名优秀干部到旁海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多方筹集资金修建帮扶村通组公路和生产便道。全系统126名干部职工对960名贫困户开展结对脱贫一对一帮扶工作。今年来交通系统投入帮扶资金176万元,对接落实扶贫发展产业4个,有效推动帮扶村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贷”确保扶贫攻坚出新成效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开展扶贫融资贷款工作。根据中央及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市交通建设工程公司融资平台优势,主动对接协调开展好融资贷款工作。目前,落实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扶贫贷款8亿元,已到位资金1亿元;向贵阳银行异地扶贫贷款2.1亿元,已全部到位。贷款资金全部交由市人民政府统筹开展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为凯里市顺利开展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创新思路,确保交通建设和扶贫工作“双丰收”。2016年市交通运输局结对帮扶村为旁海镇大溪、白云、屯寨、翁省四个村,为促进旁海镇加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经旁海镇人民政府与我局沟通协调,拟将旁海镇政府扶贫贷款资金2000多万元以融资贷款形式给交通建设工程公司,市交建公司用此项资金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利率标准给旁海镇人民政府,旁海镇人民政府再将利润返还给贫困户,现已将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待审批。 (杨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