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微信新闻】] 古老的传统侗戏在肇兴受到游客青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7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5日,肇兴侗寨,华灯齐放。为纪念侗戏鼻祖吴文彩,两台精美侗戏《珠郎娘美》、《二度梅》正在肇兴侗寨的信团、礼团鼓楼戏台演出。让省内外游客驻足观看,受到观众欢迎。

侗戏,侗族的戏曲剧种。最早形成于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一带,后流传到广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聚居地区。侗剧是在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嘎锦”(叙事歌)和“嘎琵琶”(琵琶歌)基础上,接受汉族的戏曲影响而形成。“嘎锦”,演员自弹自唱,夹用说白来叙述故事,内容多半为侗族的传说故事。“嘎琵琶”,分短歌和长歌。短歌为抒情民歌,长歌为叙述故事的说唱。侗戏大致在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形成。侗戏的剧目,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描写汉族生活的剧目,大多从汉族戏曲中进行移植;一是描写侗族生活的剧目。后者如《吴勉》,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明初侗族民族英雄吴勉率领人民起义抗粮抗税,不幸被俘,不屈而死。《秦娘美》,写珠郎与娘美相爱,地主银宜欲霸占娘美,谋杀珠郎,娘美设计刺杀银宜,为爱人报了仇。《门龙》,描写门龙离家十八年未归,其母逼其妻改嫁,其妻不从,直等门龙归家,夫妻团聚。

侗戏鼻祖是吴文彩(1798—1845年),侗族,清嘉庆三年(1798年)生于黎平县茅贡乡腊洞寨。文彩少时读过私塾,粗识汉字,家境贫寒,务农为生。文彩在青年时期即显示出不凡的歌才,在与青年男女对歌时对答如流,他把侗族起源传说编成“祖源歌”,把侗族的习俗礼仪、道德风尚编成“劝世歌”,把男女青年的交往编成“情歌”。其歌词优美,情真意切,音韵和谐,四方侗族青年都尊称文彩为歌师傅。文彩中年时,受汉族戏剧的启发和影响开创了以侗装扮相,用侗语介白,用二胡锣鼓伴奏侗歌唱词和独特步调等表演形式的侗戏。文彩创造的侗戏,演员均由群众自愿组合,唱腔分“平板”、“哀调”和“仙腔”,表演完全民族化。他把汉族的故事《朱砂记》、《二度梅》等改编成《梅良玉》、《凤姣李旦》等剧本,在侗乡广为传唱,深受侗族群众欢迎。侗族很快由此流传到外地,黔湘桂交界的从江、通道、三江等处的侗寨相继建立侗戏班子,逢年过节,村寨之间交流演出,蔚然成风,千里侗乡亦公认文彩为“侗戏师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文彩在家去世。乡人在文彩家乡修建纪念碑和纪念亭,至今尚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化部将侗戏列为国家的独立剧种,文彩为侗戏鼻祖。(陆书明 摄影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凯里人论坛

    凯里人论坛

    板块简介:“用不同的角度看凯里--凯里人论坛”引领时尚凯里生活!欢迎您的关注凯里人论坛公众微信。
    我们的公众号:kailiren168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22720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