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风情黔节---带你去看苗族美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在大山里的苗族同胞热情、纯朴、勤劳、善良、保持了自己古朴独特的民族文化,至今苗族建筑、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承袭了远古的遗风。贵州的苗族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五十几,而黔东南更是苗胞的聚集要地。走进黔东南苗族,一起来了解苗族同胞的重要节日吧!
苗年节
01.png
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从第四天开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二月二”晾桥节
02.png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苗乡寨头的传统节日,也叫“二月二”。相传寨头人原住在也雾山,因寨头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进寨头。搬家那天,龙也要跟着搬,但石屏河水挡住了龙的去路,于是寨里的构罗(长老)们商议一下,决定架桥把龙接来,因龙象征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这座桥就修了十二个桥墩。桥修好了起名为“接龙桥”,桥是农历二月初二造的,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这一天寨头苗家十二房各抬一头猪,在桥上宰杀。


“报京三月三”
03.png
(农历三月初三),镇远报京侗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热情好客的侗家人与四海宾朋共度报京“三月三”这个欢乐、和谐、喜庆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侗家未婚姑娘三五成群,提上竹篮,来到洗葱洗葱。青年男子也两三相约前去“讨葱定情”,若情投意合,姑娘便把手中葱篮赠与意中人,随后姑娘们来到稻田里捕鱼捞虾,将捞得的鱼虾连同笆篓一起赠与心上人,以示爱意。

姊妹节
04.png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是我国苗族妇女的"姊妹节"。节日这天,妇女们都要吃一种用五颜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姊妹饭",互相赠送礼物,以示吉祥。 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苗歌大赛、踩鼓、跳芦笙、银饰服装走秀和"游方"等活动。

四月八
05.png
在麻江县欢度苗族"四月八",还有另一种传说。远在三国时期,随着诸葛亮到隆昌的有王家三兄弟和一个名叫阳工的人。他们在荒山坡上修梯田种包谷和水稻,给荒凉的苗寨带来了繁荣。节日期间,除了到祖坟边举行隆重的祭礼外,还要全部上山"闹春"。青年人唱麻江情歌,斗牛,跳笙;老人上山打猎,妇女带着孩子去游坡,村村寨寨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钉耙山闹冲节
06.png
钉耙山,苗语称“bilzax”,在凯里市舟溪镇石青村境内,相传一苗族老人于山上拾得一把银钉耙,故名。山南面是石青村,北面为凯里高铁南站、凯里学院学生宿舍和原来的208厂、201厂。钉耙山环境幽雅,山中苗寨民居风情浓郁。逢农历二月子、午日为闹冲节,周边数万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汇集钉耙山对歌坪,欢度一年一度的闹冲节。相传古时候,石青苗寨一青年歌手叫农向,于农历二月子日上山边打柴边唱歌,歌声传到清水江对岸的几腰寨,寨上一女青年歌手珍来寻声找来,与农向对歌,从子日对到午日,珍来输了,于是就嫁与农向,两人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于是于二月子、午日举行集会,开展对歌、斗牛、斗鸟、赛马等活动。“闹冲节”代代传承,当今规模越来越大。

爬坡节
07.png
苗族的爬山节亦称“爬坡节”,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的三月下旬里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举行。届时居住在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炉山上,他们在山上对歌斗雀,歌山人海,热闹非凡。青年男女边唱歌边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一路春风一路歌,苗族的飞歌、情歌、酒歌、古歌洒满山坡,最先到达山顶的被誉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们的青睐。相传香炉山爬山节是纪念苗族的英俊青年阿补和玉帝小女儿阿别。玉帝的小女儿阿别向往人间的自由生活,顺着山顶飞下来,与聪明能干、忠厚善良的阿补结为夫妻并生有三个女儿。一天黎明全家人正在高兴之际忽然鸡叫头遍。玉帝规定每天鸡叫三遍时为朝拜时,阿别若不能及时赶到,必有大祸临头。心急如火的阿别在山顶向天空飞奔时一脚将香炉山顶登垮了六层。香炉山没了山顶,阿别再无法下凡了,玉帝也因没有山顶不能享受人间香火,便罚阿补变为香炉,供烧香之用。为了纪念阿别和阿补的忠贞爱情,苗家人便在阿补变香炉这天过一年一度的爬山节。

吃新节
08.png
主要流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到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纷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参加跳芦笙会,参加跳芦笙舞;有的拉马来跑马场赛马,有的牵水牯牛来斗牛场斗牛,节期一般2天。

倒鱼节
09.png
黔东南台江县数千名苗族同胞齐聚一堂,欢度苗族传统节日“倒鱼节”。“倒鱼节”原是贵州省台江县交密村苗族传统、独特的求雨节日,后演变成为当地人一种娱乐休闲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初二,交密村周边10多个村寨的数千名村民来到巫密河畔,参加一年一度的“倒鱼节”,为来年祈求风调雨顺。

龙船节
10.png
苗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农历五月,汉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动,这期间更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芦笙节
11.png
凯里、麻江、丹寨各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芦笙节二或三月;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踩鼓节
12.png
凯里、丹寨、雷山等县的苗族地区。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动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这种鼓是用实心楠木挖空、两端绷以牛皮作成的。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声前来翩翩起舞,年轻人趁机择偶;老年人也穿着新衣,围着楠木鼓唱古歌。舞毕,姑娘们便拿出亲手编织的花带,敬献在楠木鼓上,表示对楠木鼓的感恩。人们尽情欢唱,直到天黑才离开鼓场。最后,由鼓主把楠木鼓抬回家,端放于楼上。每逢节日还要用鱼肉敬祭楠木鼓。

游方节
13.png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为了参加游方,姑娘们穿着盛装,头戴银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她们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表现自己美丽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的爱慕。

苗族斗牛节
14.png
苗族斗牛节是苗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指人们让两头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争胜论负的活动,被称为"东方式斗牛"。典籍、诗词、舞蹈、传说、鼓社记载斗牛;传统斗牛自由组合,不决胜负,现代斗牛分组、拈阄、定时、淘汰制,决胜负;苗族斗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斗牛,就在于苗族斗牛是苗族牛图腾崇拜的遗迹。

苗族祭尤节
15.png
祭尤节是凯里境内及周边县份龙氏族人盛行的一种祭祖活动,说是祭奠苗族祖先蚩尤。舟溪镇青龙村、曼洞村等地已成节日风俗。青龙村逢农历十月头个子日开始过节,丑日(第二天)为祭祀日。祭词既有怀念祖先功德,重温苗族迁徙史,又有祝愿幸福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富兴旺等涵盖生产、生活、物质、精神等诸方面。祭词分简单和复杂两种。前者几分钟之内完成,后者长达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祭品为牛肉、猪肉、鸡、鱼、酒、12块糍粑、12个酒杯。念诵祭词者边念边敬边喝边卦占卜,在场的人要陪喝陪吃。祭祀仪式结束后,主宾们方能用餐,饮酒作乐,庆贺丰收。节日期间还举行斗牛、斗鸟、对歌等活动,热闹非凡。

侗族萨玛节
17.png
侗族萨玛节流传于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主要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 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侗人"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多耶"祭萨。节日规模最为盛大的当属榕江县车江大坝的三宝侗寨。

牯藏节
18.png
牯藏节,也称"吃牯藏"、"吃牯脏"、"刺牛",是黔东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节日由苗族各姓牯脏头组织。一般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牯脏节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吃牯村寨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其间举行斗牛、吹芦笙活动;大牯一般13年举行一次,轮到之寨为东道。"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

招龙节
19.png
苗族“招龙节”是苗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招龙仪式是凯里地区苗族祭祀祖宗神灵的大典,各种礼数讲究都有相应的规定。苗族同胞把龙视为兴风降雨的神灵,表达消灾免难,祈祷来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发富发贵之意。招龙前,全寨各户主共同筹资,集中商议举行招龙事宜,选定日子确定祭师、筹备祭物、维修寨内和村头寨尾道路及龙池等。苗族招龙节是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和苗族鼓藏节一样每隔13年过一次。招龙节的日子一般选在农历三月的头个或第二个卯日。

亻革家“哈绒”祭祖节
20.png
“哈绒”是亻革家祭祖的盛典,分布在凯里市境内的龙场镇和大风洞乡的亻革家寨。“哈绒”盛典选有鼓主,平时,铜鼓藏于深山洞穴之中,每年冬月举行祭祖时,由鼓主们统一负责,再把铜鼓“请”出来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十分隆重,鼓主有声有色用亻革语念祭祖词,词中反映祖先艰辛迁徙的苦难历程和路线、定居地点和先祖的姓名、艰苦奋斗的历史以及宗族发展壮大的史实等,激发后人对祖先业绩的敬仰,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创业精神。
心动了吗?快来黔东南过节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