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守艺中华丨地扪村侗布染晒工艺 真是开了眼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2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月的贵州整日里阴雨霏霏,荡涤着如烟的哀愁、也不知何时是个头。深处黔东南大山腹地的侗寨,往往建于谷底、伴水而居,高原应有的天光云影更是少见着,成天的铅云压顶、雾气罩身,映衬着黑褐色的寨体,有些负累、沉重,让人喘不过气…是的,这并不是个好时日、好天气,至少不是染晒侗布的好契机。


地1.jpg

执掌地扪寨染制侗布事宜的吴梅芝已经年逾83岁,背脊梁驼得与地面平行,问其是不是因为长时间俯身染缸劳作所致,旁人解释说:倒也不是,无外常年病痛缠身、劳动操作,活到这份上,也便就那样了…老奶奶并不会说普通话、也不懂得怎么答,似羞赧似抱歉的笑笑,只是伸手指了指天,似也在说,“天不好呢,晾晒不了布。”然即便如此、也是无关紧要的,侗布乃是寨民们的寻常所需,一年365天都得穿着、用着的,染晒事宜便就不会因其时日所限有所耽搁,如同春日里来的蓝靛草也才将将冒出个头,吴梅芝老奶奶说着便已将手织布匹叠上好几层、放进了染桶里…


地2.jpg



01
染晒侗布是件复杂且繁琐的事情,长年累月、一遍遍三十多道的工序,绵长得似乎足以填充一生时间…头年入秋采摘的蓝靛草,切碎与石灰粉搅拌,加入水后沉缸,几经换水、7、8天后所成的靛泥就是染料主体。开春来,又始种下蓝靛草,便也开启了全年染布的流程…侗布一般都是自家亲制的手织布,先得以开水清洗,趁其温凉便投入以靛泥和水调制好的染桶,每次浸染大约半小时,而后捞出晾晒,如此反复大概六、七次;接着加入作为固色剂的豆浆,布匹再次经历浸染、清洗、蒸、晒,又是七次左右的轮回,布匹才渐次变作深蓝色;随即就将再次进行另一层次的布色,投进一种被当地人称作Nao或是Guang、类似于朱砂的薯类根块捣烂挤汁所制成的红色染料,布匹浸在此种染剂中置于一个长形木槽,繁复搓揉、又是煮、晒,而使布匹成为了透青而带红的颜色;其后,将布匹晾干后叠折在一起,抹了蛋清,并用木槌反复捶打将近半个多月,直至侗布被捶打得闪闪发亮;最后用牛皮熬煮的胶浆涂上一遍,使布质硬朗不退色。最终而成的便是既挺括又不失柔软、青底带红的侗布了。要细究来看,侗布的制作工艺,之所以如此反复,大抵是受其地域限制、看天行事,所用不过纯粹的植物染料、手工固色,少不得只能繁复点;若再加诸于本地连绵阴天、淫雨的气候,晾晒事宜便也就只能多耽搁些了…


地3.jpg


地4.jpg


02
再者论说起来,侗布的染制工艺也并不算有多特别,国内不少地区都有类似的技艺留存:云南的染扎、江浙的夹缬,就连同在贵州、邻近地扪的丹寨也有着蜡染著称。然而,寻常日用,如侗布此种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物件,单纯地评价其技艺、手法乃至艺术价值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在它身上凝结着的是一方水土、风物,承载了制作人、使用者的习惯、脾性。而因地域、物质、技艺所限因势利导出的缺憾,反而正是此类日用物什被赋予个性、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呢。就像山本耀司所言,“人力强制作用下的完美是丑陋的,东方美学的动人之处,大概就在于保存了一点自然、朴拙的东西。”诚如,地扪的侗布,并没有大理扎染的明艳、亮丽,也并无蜡染繁复的花纹、图饰,所用不过是寨里村外、房前屋后的自家种植的蓝靛草、加之隔山跨溪采来的Nao或是Guang,长达几个月、三十几道工序最终所呈现而出的无外是一方幽蓝轻泛棕红,挺括、带着轻微光泽的素布,但映衬出来的却正是此处地道的水土,阳光、雨滴氤氲而出的气质。


地5.jpg

只不过所谓日用、手作所承载的也不仅是一地的风貌,更有着人的品性。吴梅芝十几岁时便学习染制侗布,最初不过是因为生活所迫、帮补下家用,天长日久也算得了门技能,几十年来、地扪村就留了她独一份。说是开了家作坊,倒也言过其实,不外是自家房前屋后放了几口大缸,有的是她自己的,有着是村民们嫌麻烦、便也放了缸过来一块染晒。作坊简陋且小,但凭吴梅芝一己之力、确是承担了整个村寨侗布的日常用度,但真要以此为生,委实却也颇为勉强,冒昧打听了下,作坊并未有过所谓的价码,村民们拿布过来染,也就“意思”一下,算是一个熟悉人社会中的习俗与良善了。


地6.jpg

之于染晒侗布此类工作,人们在日复一日繁琐、重复的劳作中,为己营造出了一种类似于“道场”的氛围。与吴梅芝类似的是,地扪侗寨的女人们,祖上大多系湖南人士,有的迁居此地已逾三代、倒也有至其才嫁过来的。比出身更为雷同的是,活在同一相对狭窄、封闭圈子里女人们的命运…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村寨里早已空心化,年轻人们外出打工,徒留老人与幼童。吴梅芝的染坊,每天都会聚集村里的一些老弱妇女,她们也大多如此,丈夫已死,儿女或者外出打工、抑或早逝。自己一人在寨中独活,所要的不仅是聊以为生的生计,更需一方属己的交际圈子。每日晨昏定时,她们相聚在一起,闲聊几句、相互帮助,染晒着不知哪家哪户送来的布,所得钱粮、不足与外人所道,而更重要的是,时光在日复一日繁复的劳作中流逝,生命中所经历过的沟沟坎坎、起起落落被消磨,布匹微光中所映照出来的妇人面庞无不冲淡、平和…世间充斥着太多的岌岌可危与碌碌无为,然一切在此大山腹地的村寨、在长年累月的繁复劳作中均可得到落定。


地7.jpg

地8.jpg

地9.jpg


地10.jpg

地11.jpg

所谓“日用即道”、“手作即道”,“道”不过是平常罢了…就像是侗布,平常无它,但却是此间人们生活的实用、常态,根本;就像染晒,千百年传下来的工序,操持的妇人们并没有过多的思虑付诸于创新、改良,日复一日阴晴圆缺重复的染制、晾晒,也无谓考究如何简化、哪些有无必要,只不过是看天做事、前人如是教的,也就如此做了。妇人们在此过程中所图的是最终物什,还是过程本身,旁人无从知晓,此中人也不必考量。山居无岁月,人的一生便也就这么过了,临了末了的不悲不喜,怕正是很多人的期盼。工艺方式的落后,但升华了精神内核;看似平淡无奇的手作物什,蕴含着的却是制作使用者的生命体验。当有人冒昧问及那些曾经悲伤的过往,同在一旁劳作的吴套喜阿姨,脸上也有着一丝悲戚闪过,转瞬即逝的,顺着阿姨的眼神抬头望望天,唱起了寨里一首古老的情歌,旁人并听不太明白,只是记得“姑娘、小伙好人才”,而高原的天空里、悄悄一线光照了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