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据统计,全国现存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12000个。其中,黔东南州共有民族传统村落276个,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本期带大家走进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
村子1.png

登岑村位于茅贡乡北部,距黎平县城48公里,距乡镇府驻地6公里。全村158户,667人,均为吴姓,分为三个房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以种植茶叶经济作物、林木产业为辅。这里地处大山深处,只有一条4米宽的通村泥土路与地扪村、罗大寨相通,交通、信息仍然较闭塞。寨子依山傍水,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后龙山古木参天,离寨子仅100米处有7、8棵珍稀古木红豆杉和珍贵古楠木,古红豆杉树根处有一琵琶古井,终年泉水淙淙,泉水清甜可口,是一个天然的矿泉水源,与这棵红豆杉相距不到50米处有两棵合抱在一起30多米高的连根古楠木,一条青石板路从这两棵连根树下穿过,形成一个天然的树根木门,当地人俗称大的那棵为公树,稍小的那棵为母树。关于这两棵连根古楠木和红豆杉当地人还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传说。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渊源:登岑村,侗语音译“登岑”,意为田坝脚,民间相传登岑侗族祖先原生活在珠江下游岭南的水乡泽国,秦汉时期为了逃避战乱,溯江而上,几经迁徙来到登岑这个地方定居。大约唐朝时期就在此建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村子2.png

文化特征:登岑村的历史传统建筑群是黎平县内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建筑面积达1.8万多平方米,均具有侗族传统建筑特色,保存较完整的历史遗产,按其功能可分为公共建筑和宅居两大类。公共建筑有祭祀性建筑、议事及娱乐性建筑等,如塘公祠、鼓楼、风雨桥等。传统民居有大户建筑和一般民宅建筑。这些传统建筑最早建于清代,少量建于民国时期,有民居135栋,其中百年老房1栋;禾仓135栋,其中百年禾仓14栋,三百年以上禾仓3栋,两百年以上禾仓4栋;花桥1座,鼓楼1座;凉亭2座;琵琶状水井2口。由于禾仓群建筑古老、布局完整、主体建筑等基本保存完好,与周围环境自然协调,于2000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子3.png

登岑村的民族风情浓郁,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的春节、千三节(到地扪“祭萨”)、六月六、十月平安节等传统节日都要组织全村群众开展会歌祭祖、踩歌堂、唱侗歌、演侗戏、斗牛吹芦笙等重要习俗及节庆活。而古法造纸和传统侗布手工制作工艺仍保留至今。

村子4.png

民间文化传承人:歌师、戏师、掌墨师、造纸师傅共计22人。吴怀金为鼓楼花桥技艺传承人的代表。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秘书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