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贵州从江:流淌在“侗歌窝”里的幸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4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png
侗族大歌申遗成功



10月2日,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人气爆棚,如潮般的游客不断涌入这里,只为一睹“聆听世界非遗——千人侗族大歌”的盛况。(贵州日报记者:熊诚 陈丹)
02.png

头戴头缠,身穿布衣,歌师吴荣德一场侗歌唱下来,脸上不见疲累,漾着明媚的笑容。

  “真没想到,侗族大歌能‘火’成这样。”作为当地侗族大歌传承人和有名的歌师,吴荣德虽已见惯了侗族大歌受捧的大场面,但内心依然激动不已。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乐器伴奏、无人指挥的多声部合唱,高、中、低音融为一体,以其和声的完美协调、旋律的典雅优美著称于世,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12月,“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3.png

吴荣德所在的小黄村,距从江县城20多公里,全村有700多户、3000多人,有着“侗歌窝”的美誉,是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同时也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

  “歌养心、饭养身。”这句侗家人常说的话在小黄村得到了很好诠释。这里的人不分男女,无论老幼,个个都是张口既来,唱侗族大歌是他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培养了100多名学生的吴德荣没有想到,他们从小唱到大的侗族大歌有一天成为了他们致富的一种重要技艺。

04.png

2003年,从江县在小黄村举办首届侗族大歌节,大歌节上,小黄村拿出了千人唱侗歌的“绝活”招待远方客人,引发了轰动效应。从此,小黄村人的生活因侗族大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4年,小黄村组建了第一支侗族大歌表演队。200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小黄村修通了从江县第一条村级油路。

  唱着大歌富起来,一年一年在小黄村生动演绎着。

  成立之初只有16名演员的侗族大歌表演队,现在发展到了30多人,平均每天有一场表演,表演一场歌队可收入1600元,歌队不仅在村里演出,每年还要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演出10多场。

05.png

除了专业表演队,小黄村常年以表演侗族大歌为业的村民达600多人,其中500多人一直是在外演出,演出多的村民一个月可以收入6000多元。

  吴荣德依托侗族大歌表演和开办农家乐,一年收入10多万元,岁月的歌声不仅唱响了世界,也富裕了百姓。

06.png

2016年,小黄村旅游人数为20.1万人次,旅游收入1.68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倍多和4倍多。

  如今的小黄,正迎来一次新的“蜕变”,房屋风貌改造及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当中。

07.png

在这次“蜕变”中,吴荣德也紧随脚步,在原有的农家乐对面新建起了一栋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新楼,“新的农家乐有100多平方米,可以一次容纳20人住宿,接待100多人吃饭,今年11月就能完工开业。”吴荣德开心地说,近年来小黄村旅游越来越火,自己原先的农家乐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因此决定再建一栋房子作为农家乐,让日子越来越火。

  悠悠歌声中,幸福缓缓地流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9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