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鱼贩子给鱼染色”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中,两个鱼贩子竟然在大街上明目张胆地给鱼“染色”!
经核实,该视频拍摄于黔东南州三穗县某酒店门口,视频中,两个戴着斗笠的男子蹲在马路边,手上正在不停的忙活着。只见这两名男子的双手不停的在铺在地上的蓝色的塑料胶上,给鱼上色,鱼的颜色也由最初的黑色慢慢变成了黄色。 两人身边还有两个竹篮子和两个黄色的塑料篮子,其中左边男子的脚边,还可以清晰看到一个装有黄色染料模样的瓶子,瓶子旁边的黄色塑料篮装有几串串在一起的鱼,而这些鱼的颜色,跟瓶子里的颜料颜色相近,可以推测这些鱼已经“上色”完毕,另一个男子身边的竹篮子里的鱼颜色偏暗,应该还没有被“上色”。 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市民立即拍了下来并上传到网上。 “天呐!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做?鱼都不能放心吃了!” 看了这段视频,市民们都忧心不已,不经怀疑自己平时购买的鱼是不是也被染色了? 6月23日,记者走访了 凯里市的部分海鲜水产店。有店主指出,在业内,为鱼上色的事,他们也有所耳闻,但多是出现在路边摊。“那种挑着篮子走街串巷的,他们往往伪装成从农村进城卖田鱼的样子。”凯里一商场的一位店主告诉记者,除了通过染色把饲养鱼伪装成稻田鱼,还能让鱼看上去“更新鲜”,以便卖个好价钱。 “唉,黑心商家啊,真是为了钱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啊!也不想想万一小孩老人吃了会怎么样!”该店主说:“但像我这种有固定摊位的基本上不会做这样的事,我天天在这里卖鱼,要是卖出去的鱼有问题,还能跑?所以宁愿少赚点钱,也不会去卖染色鱼!” “染色鱼”是用什么染色呢? 据悉,最常用的是高锰酸钾,一般是用在消毒海鲜池的,不能食用;或者是和胭脂红等其他东西勾兑“染料”。染过色后,颜色用布或者纸巾是擦不掉也洗不掉的,只有煮汤时颜色才会褪去一点。如果是食品添加剂的胭脂红色素有添加量和添加范围,但是如果超标或者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肯定是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市民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买到“染色鱼”呢?
1、买鱼最好到正规市场购买; 2、正确辨别“染色鱼”: 一是通过颜色来鉴别。染色的鱼,鱼鳍处的黄色会特别明显,并且不自然;此外,鱼染色后鱼眼基本呈黄色,而没染色的鱼眼睛则黑白分明。 二是可以用白色餐巾或手指擦拭鱼身,若染黄,则有假。虽然有些色素吸附性很强,但鱼的鳞片是松的,通过擦拭则仍能掉色。
相关链接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的,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