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认为,中午喝完酒下午开车或者晚上喝完酒第二天开车就没事了,实际上这种想法并不科学,因为血液中可能含有大量酒精,此时开车也许会构成“酒驾”或者“醉驾”,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隔夜酒”!

事故案例
12月17日早上9点17分,黔东南高新区交管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高新区银桂大道发生事故,无人受伤,请求出警。接到报警后,大队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事故地点。
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一辆灰色小型普通客车停在路中央,一辆白色小车逆向停放在灰色小型普通客车的旁边。灰车的左前部大灯及保险杠受损,白车右后侧车身及保险杠受损,车内两侧安全气囊打开。幸运的是双方驾驶员都系了安全带,未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民警发现,灰车驾驶员任某竟有酒驾嫌疑。经现场呼气式酒精检测,任某酒精检测含量达到69mg/100ml,已达到饮酒驾驶机动车的标准。
 
民警在现场了解到:任某称自己是昨天晚上与朋友相聚喝了点白酒,心想过了一夜,酒气应该散得差不多了,于是今早驾车来开发区办事,没想到半路出了交通事故。
为了还原事故发生情况,民警调取了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查看:事发前,任某驾驶车辆沿银桂大道由凯里往开发区方向行驶,当车辆行驶至龙塘工地路口时,由于车速较快,避让不及与正在左转的白车发生了碰撞。
目前,任某的血液样本已送检,该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有一种酒叫隔夜酒 有一种酒驾叫隔夜酒驾
一些朋友前一晚喝完酒,第二天醒来后会继续开车,殊不知,往往是“人醒了,酒还没醒”!交警在早晨执法时经常遇到此类情况,结果一查,司机属于酒驾。看到检测结果,大多数司机都懵逼!
隔夜酒驾肿么回事?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取决于个体差异及酒精摄入量,一般情况下,饮酒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精在人体内会逐渐吸收、分解,血液中酒精含量也会逐渐降低。 前一晚上如果饮酒过量,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说明酒精尚未完全分解,因此,千万不要开车,否则,仍然会达到酒后驾驶标准并有安全隐患。
怎么判定是否属于酒驾呢?其实,隔夜酒驾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酒驾与否是依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定的,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为酒后驾车,大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 通常情况下,喝1瓶或2瓶啤酒、或一两左右的12度红酒、半两50度左右的白酒,就能达到酒驾标准。 酒驾行为将面临着罚款1000元,驾驶证记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的行政处罚。
到底饮酒后多久才能驾车? 即便饮酒量相同,休息时间相等,但因个体差异,个人的代谢速度不同,酒测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保证安全,一般情况下,休息48小时才能驾驶。
在不确定是否已经解酒的情况下 切忌驾驶机动车 不要被逮着了 才认识到“隔夜酒”的威力 来源:黔东南州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交管大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