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崖边的石林
石林景观
除盛大节日外,慕名而来到香炉山的游客也颇多。有烧香拜观音、求菩萨者,有一睹绝壁险山为自己壮胆呈英雄的少男少女,有为挖掘香炉山人文历史的学者、更少不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却少有人发现,香炉山的另一奇特之处—悬崖峭壁边的石林景观!

悬崖边石林、恐龙探头

悬崖边的“苏州园林”
香炉山的石林 香炉山的石林,往往与低矮的竹林和灌木林混杂成林,让游客分不清是在石林(缝)中穿梭,还是在竹林灌木林中穿梭;香炉山的石林,有成小片分布者,也有三三两两或独立成柱者;香炉山的石林,崖边呈现怪石嶙峋,崖下块石堆积成“林”。相比云南石林的规模,香炉山的石林小巧玲珑,相比云南石林的千姿百态,香炉山的石林分布在悬崖边而奇险惊艳,独具特色。

鱼嘴石

脑花石、悬崖边石柱

崖边石林,惊艳圣山
香炉山的石林,也能称得上是千奇百怪,有恐龙张口、恐龙探头、鱼嘴石、群蛇盘绕、无头小鸡、崖边石碑、定山神柱、方形石柱、脑花石、崖下豆腐块石……如果感兴趣,有机会大家还是自己到香炉山来一探究竟吧!

悬崖边方形石柱

双龙问天

崖下豆腐块石(崩塌堆积)

崖边凉亭
相比悬崖上的石林,悬崖下成堆的崩塌堆积体—方块形巨石,又是一道奇特景观。块形巨石“石林”主要分布在山脚的南面和北面,巨石块径可达20余米,分布面积分别约0.02平方公里,比起悬崖上的石林规模要大得多,因发生崩塌年代已久远,巨石间灌木杂草丛生,基本趋于稳定,如能合理进行开发,不失为一处奇特的景点。详细的开发建议,可能会在之后的系列中提及。

崖下豆腐块石

定山神柱,镇山之柱
山顶东面,由于差异性构造剥蚀、溶蚀等地质作用,日积月累,山顶上形成了一柱擎天的奇观,我们命名为“定山神柱”,也是镇山之柱,与山西面崖壁上的观音庙后一道直立、狭窄而神秘的溶缝相对应,正好是雌雄搭配,阴阳结合。正是如此,数千年来,香炉山下孕育了无数的苗族英雄儿女。
定山神柱
崖边石碑,祭奠英雄
明代汪良先生有诗《登香炉山》,“炉山之高高入云,嶙峋壁立无支分。雄关未能容双马,杀气曾教走万军”。香炉山是苗族儿女的娇傲,她记述着苗家儿女为抗争自由可歌可泣的英雄战迹。

西面崖边石碑(侧面)
资料记载先后有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阿榜领导的苗族义军、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韦烈领导的苗族义军、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阿向领导的苗族义军、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包利和红银领导的苗族义军、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一年(公元1856-1872年)张秀眉领导的苗壕义军,都曾聚兵香炉山,以“苗王洞”为指挥中心。以他们为代表,率领着千千万万的苗族儿女,前赴后继,为抗争自由和追求幸福生活用鲜血浇灌了这片热血的土地。

西面崖边石碑
大自然往往就是这么神奇,香炉山西面的山头发现一块面朝正西、高1.1米、宽0.9米、厚0.3米的天然石碑,好像是苍天有眼,为这千千万万的苗族英雄儿女而立的一块纪念碑。

南面崖边石碑无独有偶,香炉山南面又发现一块天然石碑,这块石碑面朝东南135度,高1.0米、宽0.65米、厚0.2米。

南面崖边石碑(侧面)

碧裙飞扬,翩翩起舞

碧裙飞扬
香炉山悬崖之下,经年累月地表水的冲刷作用,围绕着鲤鱼形山峰,形成了一圈放射状的冲沟和层叠起伏的小山包,二者相间分布,如一个美丽的苗族少女在莽莽群山中翩翩起舞,翠绿的褶叠裙随着翩翩舞姿飞扬。读者如能看得懂卫星影像或低空拍摄影像或大比例尺地形图,会更加直观。

恐龙张口,威镇苗疆

恐龙张口
香炉山西面山头的天然石碑旁,一座恐龙大张口的象形石很难被人发现,系下岩层石灰岩脱落形成的凹腔。岩石长近4米、高2米、厚0.7米,张嘴高1.2米、长1.0米,开口方向南190度。
来源:黔东南微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