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地跨白岩村、响水岩、雷公山顶、高岩村、水溪村、莲花等地,总面积4354.7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8%,是以保护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涵养,旅游)并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公园。
苗岭之巅.雷公山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一块集靠科考与生态旅游为一体不可多得的宝地,是贵州东部极具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处女地,是研究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秃杉天然群落等的理想基地,深受中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的青睐。一起进入雷公山,感受她每一季的美丽吧…… 雷公山的春天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气候特点: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典型的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全境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4-15摄氏度,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
雷公山的夏天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地形地貌: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自东向西有迪气背斜、雷公坪向斜及新寨背斜等。雷公山地形高耸,山势脉络清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山脊自东北向西南呈“S”形状延伸,主峰海拔2178.8米,主脊带山峰一般大于1800米,两侧山岭海拔一般小于1500米。位于雷公山东侧的小丹江谷地海拔650米,是本区最低的地带。该区河流强烈切割,地形高差一般大于1000米。雷公山的秋天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植物资源: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面积26199公顷,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古老,珍稀树种较多,已鉴定的植物有1390种,分属273科679属,属中国特有的16属,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异形玉叶金花、秃杉、水青树、马尾树等18种珍稀植物。尤其是活化石植物 ——秃杉及秃杉林,起源古老,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面积约15公顷,最大一片面积约2公顷,主要分布在雷公山东南坡的沟谷地带,是目前国内仅有3个天然秃杉群落分布区域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原生性强的一处,据初步统计,胸径在10厘米以上的现存5000多株,树姿优美、挺拔,最大的高达近50米,枝条呈弧形,弯曲向外伸展达七八米以上,因此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林研究基地。
雷公山的冬天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动物资源: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据有关专家综合考察证实,雷公山已鉴定的动物有518种,分属132科39目,其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大鲵、鸳鸯、黑熊、穿山甲、猕猴、藏酋猴、大灵猫、小灵猫等23种。
交通信息: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距贵阳市210公里左右;距离 凯里市45公里左右(凯雷高速已开通);距雷山县县城30公里,可沿公路驱车直达山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