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丹寨县雅灰乡送拢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9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png




送陇村位于雅灰乡人民政府驻地南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距县城69公里。村内已通国家电网和村级公路。辖送陇、羊福、也午、摆久4个自然寨,共276户1125人,苗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主要姓氏有石、李、皮、况、蒙、王、韦等。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苕、小麦、油菜、豆类等农作物为主,辣椒为其特产。寨子置于群山翠竹怀抱之中,古枫树、红豆衫、楠木、楠竹林等与民居、寨边的梯田相掩映,构成了送拢村的原生态自然美景。2012年列入黔东南州100个民族文化村寨之一,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2.png




历史渊源:
“送拢”是苗语音译,意为“堆满稻谷草的山坳”。据村支书石光荣说,送拢的李姓是最早迁入的家族,祖先沿都柳江上来,落居这一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随后石、况、蒙、王、韦姓迁来也有七、八百年。皮姓原于八寨羊党寨王姓,祖公来这里做长工,因干活拖拖拉拉,诨名“老疲”。清朝年间“改土归流”后,苗民要登记户口上报,误把“皮”写为姓,子孙沿袭至今。


23.png




文化特征:

送陇村民居为木质穿斗式建筑的吊脚楼,有美人靠,栏杆,晒台等;节日有吃新节、春节、七月半、端午节等,节日期间都开展跳古瓢舞、芦笙舞,对歌、斗牛、斗鸟等活动;百鸟衣是最具黔东南民族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整件衣服由五颜六色的丝线绣着各种造型鸟图案组成,衣脚排列一束束白羽毛,是苗族作为宗教仪式法器“鼓藏服”传承了下来;是“苗族给哈(古瓢)舞”、“苗族百鸟衣”、“苗族芒筒芦笙”、“苗族古歌”、“苗族酒歌”、“苗族飞歌”、“苗族情歌”、“苗族夜萧”、“苗族芦笙词”的故乡和核心保留地。






民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苗族百鸟衣(雅灰式)制作技艺传承人有皮尔猫、石金开、石泽博、苏治珍、石尔嫚;苗族给哈舞传承人有王学海、石世进、石光荣;苗族情歌歌师有李阿猫、石光荣、石昌军、石世送等。村民石光林创办有百鸟衣及刺绣工艺品陈列室,村里组建有“送拢村刺绣及百鸟衣工艺合作社”。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秘书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