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苗族银饰,拉丝手镯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苗族从古至今都有“以钱为饰”的习俗, 史料也显示,“钱”饰与银饰是同时步入苗族服饰领域的。苗家人以一个人身上的银饰多少来判断家庭是否富裕情况。 头饰 银插针 雀型拉丝耳环
银雀是苗族银饰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图样造型。在苗族古歌中,传唱是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即妹榜妹略),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由鹊宇鸟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 胸颈饰 牛头吊坠
苗族认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 雀型拉丝吊坠 蝴蝶型链饰 蝴蝶型链饰
蝴蝶的纹样造型在苗族银饰上十分常见,因为蝴蝶妈妈是传说中苗族的母亲。 枫叶型手镯
苗族认为,除天地外,枫树是祖先之祖。枫树也当然地在银饰上有所表现。银饰上的吊花,多为三角形的枫叶纹,它也作为连结其他图样的中介造型。苗族女性饰银,爱其洁白,珍其无瑕。因此,苗族银匠除了加工银饰,还要负责给银饰除污去垢,俗称"洗银"。他们给银饰涂上硼砂水,用木炭火烧去附着在银饰上的氧化层,然后放迸紫铜锅里的明矾水中烧煮,经清水洗净,再用铜刷清理,银饰即光亮如新。
苗族银饰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饰物是响铃,不论是项圈还是挂牌、吊牌、围腰吊饰,都常常佩有响铃,这也是一种迁徙的遗风。在响铃声中,人们走过了一道道山水,前呼手应,永不失散。 苗族人又为何要用白银来包裹自己?他们世代传习着这种习俗,将家中所有的财产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投入熔炉,锻造成丝,编制成花,錾刻成衣 。有人给出一种苗族人好银的原因: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家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个原因让人无由的伤感。 苗族人没有文字,他们将民族的历史,民族的记忆倾泻进白色的银饰中。现在,苗族银饰不会再承载曾经的历史,苗族人好银,成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