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乍暖还寒,对大人来说,能泡个热水澡是件再享受不过的事情了,可洗澡,对于孩子来说,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家长千万不能大意了! 因为妈妈给孩子洗澡,一不小心酿成的悲剧有很多,特别现在开春之时,天气不稳定,洗澡方式不对,孩子很容易出现各种意外。 这6种情况下,一定不能让孩子洗澡: 取暖器在旁边时不能洗澡 取暖器几乎是家中必备的御寒神器,有的家里洗澡也带着,但是你知道吗,取暖器这些设备,一旦接触了水,可是会出人命的。 去年11月13号,湖北一名7岁小女孩在家里洗澡,不幸身亡。 旁边放着正在使用的取暖器,后来经过检测,发现取暖器金属部分带电,而当时洗澡的澡盆也是金属制作的,大家推测孩子身亡可能跟取暖器有关。 取暖器无疑给没有暖气的人们提供了便捷,然而却也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热水器开关过低 孩子在洗澡的时候很容易被热水烫伤,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误开了洗澡热水开关。 因为很多洗澡喷头的开关都安装的不是太高,这样妈妈再给孩子洗澡时,不小心碰到热水开关,容易把孩子烫着。 还有的孩子天性好动,喜欢研究“小物件”,热水器开关如果太低的话,让孩子自己打开,结果爸妈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 运动后不能马上洗 孩子运动后满身大汗,很多父母见到会立刻让孩子去洗澡,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运动出汗会让毛孔打开,遇到冷水,很容易带走身体的热量引起感冒。 遇到热水,全身皮肤的血管扩张,心脏、大脑供血量减少,容易出现低血压和脑缺血的症状:心慌、心悸、头晕、耳鸣、恶心等等。 所以最好让孩子把汗擦干,再休息半小时再去洗澡;洗澡的水温也要保持常温。 孩子困的时候不洗澡 临睡前洗澡,会让孩子受到热水的刺激,不容易入睡,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如果一定要洗澡,则需注意洗完把头发擦干。如果枕着湿漉漉的头发入睡很容易受凉,引起头痛和感冒等疾病。
孩子吃饱后不洗澡 吃饱饭后洗澡对孩子的肠胃很不利! 吃饱饭后,大量的血液在胃部运转。 这时洗澡,全身表皮的血管可能会因热水刺激而扩张,令较多的血液流向皮肤,而胃部却没有充足的血液来消化,对消化吸收会造成一定影响。 无论大人、孩子,都不能再吃完饭后马上洗,最好隔至少半小时。 打完预防针后不能洗 孩子打完预防针后,抵抗力会短暂性的减弱,这个时候让孩子洗澡更容易生病。 同时,孩子的皮肤会留下肉眼看不见的>******,洗澡更容易造成感染。 为了孩子的健康,最好在24小时之后再让孩子洗澡。 除了上述说的这些不能洗澡的情况,下面还有以下给孩子洗澡时的注意事项: 不要清洗肚脐 很多孩子洗澡时,发现肚脐堆积一些污垢,会重点关注”肚脐,可这样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深深的伤害。 肚脐是与身体内脏连接的最近的地方,如果用手去抠肚脐眼,就会造成肠胃紊乱。 孩子的身体更是脆弱,如果用手去抠宝宝肚脐眼,会引发腹泻腹痛等问题。严重的会造成流脓出血,造成肚脐炎,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感染危及生命! 正确的做法是用水打湿身体,用棉签或者毛巾轻轻擦拭肚脐,带出一些脏东西就好。 控制洗澡次数 夏天可以每天洗一次,而天气寒冷的秋冬就不需要了。 因为气候本来就干燥,频繁洗澡会洗掉油脂,特别是有些敏感皮肤的孩子,容易得湿疹,可适当减少沐浴次数。 在秋冬,如果没出汗的时候一周洗澡2~3次就足够了。 给孩子洗澡看似是件小事,细节却很重要。所以,需要爸爸妈妈们多用点心,多给孩子一点呵护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