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听到一个趣事。 有人说生病了不能使用抗生素,可我的医生还是要给我用,他这不是在治病,是在害我。 那么这个观点正确吗? 医生是在治病还是害人呢? 本期就为你揭开“抗生素”的秘密。 
误区
生病不能用抗生素,否则会造成巨大伤害。
抗生素在国外是很少用的,这种药物不但会会伤害肝脏,对身体危害很大。
真相
抗生素并非一无是处,必要时刻仍需使用抗生素。
确实不能滥用抗生素,但也不能过分拒绝,尤其是在严重细菌感染时仍需遵照医嘱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该如何使用?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为何现在的人们会对抗生素“闻之色变”?这也要从前几年我国在临床用药上的“失策”说起,当时人的观念是“感冒发烧用抗生素就好”,所以只要出现小毛病,都会优先使用抗生素。然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体中细菌耐药性逐渐变强,长久以往抗生素对这些细菌毫无抗击能力。并且,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造成免疫力下降。此外,大量使用抗生素很可能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伤害,而最常见的就是肝脏受损。 抗生素用还是不用呢?
其实抗生素并非一无是处 然而这些伤害的前提必须是“大量” “滥用”,抗生素并非一无是处。抗生素的原理是破坏身体中某种结构进而抑制细菌的繁殖或者直接消灭细菌,而且它是只针对某种特定细胞来说的。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往往是专门筛选出来对抗细毒的,不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细胞,所以只要适量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通常,普通的急疹和腹泻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一些细菌感染如肺炎,就需使用抗生素治疗。至于需要多少量的抗生素,务必要听取医生意见,因为治疗用量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
什么情况必须使用抗生素?
一般来说,感染多为细菌感染,包括常见的拉肚子,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等等。如果出现感冒、咳嗽、拉肚子、尿频等现象时,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确定是否是感染所致,再根据医生意见看看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下面就具体说下常见的两种疾病: ★ 腹泻 拉肚子次数很多,而且很厉害,要用抗生素吗?是否用药并不取决排便次数或者粪便的形状,而是要去检查辨别是否是细菌感染。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粪便可能会混有血液或者有粘液,味道奇臭,大便常规可以发现每高倍视野(HP)含白细胞或脓细胞超过10~15个。一旦被确诊为典型细菌肠炎,就务必尊重医嘱使用抗生素。 ★ 发烧 发烧也可能会用到抗生素,同样要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如果只是白细胞增高少许,淋巴细胞变高,并不可判定细菌感染,倘若白细胞超过15,中性粒细胞超过80%,再结合生病表现和从前的病史后,才能确定是细菌感染。 在难以区分是否是细菌感染时,医生会建议使用抗生素,尤其是病情重、发热很高的情况下,请不要贸然拒绝,否则只会耽误疗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医生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也会太长,大概3天左右就可以见效,因此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无需过度担心。
什么情况下无需使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的时候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如: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通常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 咽痛:多数咽痛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也是无效的。 ● 鼻窦炎:鼻窦炎常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随着病情进展,也可合并细菌感染,10天以内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如果发病时间超过10天以上,特别是合并有高热时,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 急性支气管炎:往往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就算同时合并有绿色粘痰,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细菌感染。 如果只是轻微的感冒、发烧、流鼻涕,那么可以采用物理法,如多喝水,多休息,自然慢慢就好了。如果病情严重,最好去医院进行治疗。
查明病原菌,才能“有的放矢” 当医生判断你确实有细菌感染时,会先要查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这样才能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去杀灭它们。医生主要通过实验室的“细菌培养”来揭露病原菌的真身。 请不要在医生检查前就私自服用抗生素,否则“细菌培养”就无法再进行了,因为已经服用的抗生素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对你的治疗会带来很大的干扰。”
“不要乱用抗生素”这句话包含了多层含义,我们最后总结一下。 乱用抗生素会:
● 干扰检查结果:无法找到病原菌; ● 降低治疗效果:如果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就算是细菌感染,不用对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也不会好; ● 当然还有耐药。

温馨提示 使用抗生素须知 1.确定病因。生病后首先要确定病因,细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一定要区分二者。 2.尊重医嘱。倘若是严重细菌性感染,务必要尊重医嘱,不可盲目拒绝抗生素,否则只会诱发更为严重的脑膜炎或者败血症等等, 3.慎重使用。不可过度依赖抗生素,否则会对免疫力造成伤害。 4.不可混用。很少有同时被病毒和细菌感染,因此不要乱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的组合。 5.正确问医。如果医生认为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