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凯里经济开发区一18岁小伙打工救母却不幸遭遇车祸的事情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
(病床上的当事人以及事发地点)
据了解,事发当天,当事人下班后驾驶一辆共享电动车离开,途经新车管所路段时,撞击在了停留在路边的大挂车的尾部,致这位当事人出现左侧枕顶骨开放性、凹陷性粉碎性骨折,上、下颌骨骨折,左侧枕部皮肤裂伤,下唇部皮肤及口唇贯通伤等全身多处重伤。
凯里快报发布截图
事发后,这位当事人被送入黔东南州医院重症监护室,至今,还没有从该监护室里走出来。
由于其家境贫寒,昂贵的医疗费让一家人愁眉莫展,这位当事人的就医,陷入了非常窘迫的境地。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不是他的家境和伤情,而是由此事折射出来的共享电动车的隐患。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共享经济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其在给我们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一些“不便之处”也慢慢地显现了出来。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动车,不仅是骑行速度增加了,其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因此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势必会产生定责纠纷和赔偿纠纷。
(凯里街头的共享电动车)
那么,使用共享电动车出事该找哪个?合法投放的共享电动车是已经为消费者购买保险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如若出现事故,自有一套规范处理措施。但现在市面上未取得合法手续就投入运营的情况极其常见。目前,全国各地街头出现的无牌共享电动车,不符合非机动车新国标参数,不在非机动车登记上牌目录中。其中部分车辆不具备防水性能,如果遇上下雨天,车辆存在漏电隐患。此外,因车辆长时间高温暴晒,可能发生电路起火。而无牌电动车运营方对车辆使用人无有效监管,16岁以下青少年经扫码就能骑行。更重要的是,无牌共享电动车未购买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电动车方的责任将由骑行当事人承担。驾驶共享电动车要戴安全头盔。
(凯里街头的共享电动车)
今年5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及工信部等四个部门批准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驾驶电动车必须佩戴头盔,而共享电动车属于电动自行车范围。另据相关交通资料显示,共享电动车的车速能达到25公里每小时,但是某些共享电动车企业打了国家一个擦边球,将车速限定在18公里每小时以下,整车质量控制在55千克以下。但是共享电动车上路,对骑车人和道路交通有安全隐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共享电动车应该佩戴头盔。共享电动车必须要上牌照。
(图片来源网络)
2019年4月15日起我国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各地交警对此也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和通行秩序管理,要求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做到“上牌照、有保险、戴头盔、限1人、靠右行”。因此,扫码骑行共享电动车前,请先看看车辆是否已经上牌,若骑行无牌共享电动车,或将被交警暂扣车辆并对驾驶人采取罚款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