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 多少黔东南的小伙伴 看了气象预警信息后 做足了防范措施 担惊受怕地等了一夜雨
然而 暴雨却与黔东南 擦肩而过 大多数地区 一夜风平浪静
昨天的预警,是真的 今日小编的惶恐,也是真的 气象预报,咋失灵了? 为此 我们请教了黔东南的气象专家
 5月11日,针对“10日夜间到今日早晨的暴雨为何空报”,记者咨询了黔东南州气象局专家,专家表示,本次过程主要是南风强势并不按套路出牌,导致降水系统南压未遂。
据气象监测, 10日20时至11日14时全州共出现1站暴雨、52站大雨、158站中雨、295站小雨,最大降雨量岑巩羊桥两河64.2mm,1小时最大降雨量黄平翁坪牛岛37.5mm,出现在11日7时18分至8时18分,大雨以上降雨分布在岑巩、台江、剑河、黄平、镇远、榕江、凯里、黎平、锦屏、雷山、从江等县(市)。
据专家介绍,昨天夜间南风比预报的偏强,导致低层切变线南压的比预计的偏晚3—6个小时,从而造成黔东南地区的降雨时段比预计的偏晚,降雨量级也比预计的偏弱。而南风的预报偏差原因主要是因为高空探测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够精细,例如距离黔东南州最近的探空站点为贵阳、怀化、河池、桂林,像黔东南州这样没有高空探测的地区的高空资料主要是靠计算机从周边探空站插值计算或者是卫星云图反演出来的,所以模式预报的高空风速、气压、湿度等资料与真实大气有一定的偏差,由于大气的混沌性质,这种模式初始偏差随着模式预报的时效增加而迭代的越来越大,导致天气预报也出现偏差。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最后 小编想说的 都在这篇《人民日报》的文章里 ↓↓↓ 应对灾害“空防不白防”
入夏,一些地区暴雨频频,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气象灾害增多,“防患于未然”成为共识。 不过,天气预测毕竟会有误差,有时候,气象灾害预报不准,导致社会应对做了无用功,费时又费力。有人抱怨:白防了。于是,思想上松懈,行动也变得消极了。 真的“白防”了吗?并不是。用一位气象专家的话说,“即便空防,也不会白防”。每一次防范,都是一次演习。通过这些应对措施,增强反应能力、发现防范漏洞、提高风险意识,这也是应对灾害的经验积累。 更重要的是,面对灾害预警,政府部门、社会公众都不可存侥幸心理。灾害的预先防范,不是“狼来了”的故事,绝对不可懈怠。因为各种原因忽视、轻视防范,怕麻烦图轻松,只会自吞苦果,造成的损失无可挽回,悔之晚矣。 实际上,不仅是气象灾害,环境事故、安全生产等,莫不如此。一些看起来的“无用功”,实际上既是安全的预警,也是安全的盾壁。只有把这些“无用功”做足做好做到位,才能保证遇事不乱、临事不慌,给公众“稳稳的幸福”。
来源:黔东南州气象局、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