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苗侗养殖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2 00:11 编辑 <br /><br />
养  牛
  牛是侗苗族人民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工具和依赖。养牛以九寨等地最为精心。1950年代以前,以水牛为多,除耕田和交配季节放出以外,其余时间都圈关饲养。逢年过节(尤其是四月八牛的生日)均要给牛喂稀饭。冬天则将牛圈四周封严,以免寒风侵牛。母牛若产崽,则喂稀饭,有的甚至喂酒糟和鸡蛋。其中最为精心者又数喂养斗牛。斗牛在家中被视为宠物,有的有专人喂养,草要精心挑选鲜嫩的,夏天每天要给牛洗澡、喂浸盐草,冬天每天喂酒、稀饭。在困难时期,有的宁可让子女吃洋芋、红薯等杂粮,也要给牛吃稀饭,所以斗牛都十分肥壮。固本等地也较用心。而其他如敦寨、启蒙、偶里、钟灵等地则较为粗放,除四至八月庄稼在地时间圈养外,其余时间都浪放在外,故牛多乏力,冬天有的死亡。1970年代以后,随着冬季作物的增多,放浪牛现象逐渐减少。

养   猪
  县内侗苗族每家都哺有一两头,多者六七头。喂养的方法一般是熟食喂养。饲料基本上是野菜、蔬菜、薯藤等,将之切碎后加少许糠秕及碎米煮熟放凉后即可喂饲。传统养猪少不了米,认为“喂猪不下米,你哄它它哄你”。煮猪食掺合米、糠才胶粘。1960年代以前,由于猪的品种和喂养粗放等因素,猪长得很慢,喂养一年才有五六十公斤。1960年代后,政府组织对猪的品种进行改良,喂养方法也渐趋精细,猪的出栏周期大为缩短。至今,除九寨、启蒙、河口、偶里等地仍有少数打野菜作饮料外,其余地区多数以田园种蔬菜解决饲料问题,甚至有的家庭已用上精饲料喂养。养猪数量也较以前大为增加,有的一家喂养几十头。

养  鱼
  县内侗苗族都有稻田养鱼传统。喂养鱼品种有鲤鱼、草鱼等,以鲤鱼为主。秧插下后,家家都在稻田中放鱼苗,至谷子将黄时即开田收鱼。启蒙等地稻田养鱼颇为有名,一般人家一年收鱼一两百斤。而最为有名的又数该地区的“鱼花”(鱼苗),其个大均匀,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早在民国中期即畅销黔东南各县及湘西、桂北各地,相当部分人以此为主要副业,家家堰塘中都喂养母鱼,少则几条,多则几十上百条。平时喂些菜蔬、米糠、猪食等,二月间产卵时喂养更是精心,有的还喂以饭食。清明过后,鱼苗产出,凡能走远路的男子都外出贩卖鱼苗,或十天,或半月。至今能续此业者,惟者楼、者母两小寨而已。此外,偶里的鱼苗也较有名,可与婆洞鱼苗相比。

养  蜂
  县内侗苗族蜜蜂养殖不多,传统的方法是将野蜂接到谷仓或居房之顶角放置,之后任之发展,少加管理。等蜂房壮大时产密时则用香将蜂熏到一边,用刀割下一半或三分之一。取蜜方法是,蜜多则用榨油机榨,少则以重物压挤。若蜂房过大,则分房。1980年代以后,县农业科技部门推广养蜂技术,养蜂人数增多,有的养上百箱,年产蜜上千斤。2002年偶里兰世桥养蜂三百多箱,年产蜜五千多斤。
  其它鸡、鸭、羊等亦有人喂养,但都未形成规模。


  q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