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路线推荐】古思州"扽锣"风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3:23 编辑 <br /><br />
  "扽锣"是古思州治地岑巩广大农村最为盛行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岑巩县境内的水尾、天星、羊桥、天马、大有等乡镇的农村,绝大多数自然村寨都有"扽锣"的习俗,是目前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宝贵文化娱乐活动。思州"扽锣"活动源远流长,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称得上是一朵古老而独特的高原奇葩。

  古代的土家族先民住在荒山坡上,以采野果和狩猎为生。为防野兽伤害,他们用燃爆竹筒、打响棍等方法来驱赶豺狼虎豹。后来发展到以敲鼎罐防兽。有了铜,他们就仿制鼎罐的形状制成了铜鼓,并仿照鼎罐盖的模式制成了铜锣。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就用铜锣和铜鼓来驱兽,召集同伴。后来又成为庆贺丰收、重大祭祀活动和集会时的主要器具。
  "扽锣赛"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进行。外出"扽锣",在进入别的村寨时首先要探听虚实。即先不进寨,在周围的山坡上"逗锣",发现对方的锣鼓音响较弱,就率队前去比赛。凡是对外寨来的"扽锣"队伍,东道主都要视为尊贵的客人接待。为了"扽"赢客队,主队暗暗整顿队伍,补充铜锣,想方设法战胜对方。凡是"扽"输的队伍必须向胜队披红挂彩。不论赢与否,东道主家家户户都要设宴款待来客,划拳行令,酒足饭饱后,在天亮之前方尽欢而散。第二天晚上又邀约去另一村寨"扽锣"。年年如此,礼尚往来。

  古思州各民族先民在长期的"扽锣"活动中创作了近百种锣鼓曲拍(俗称锣鼓点子),有的已制作成曲谱,于是就有了世代相传的锣鼓曲谱。他们模仿天上飞鸟、地上走兽、水中游鱼和家禽牲畜的形态、声音和动作,创出了许多生动逼真的锣鼓花样。如《鸡啄米》、《母鸡下蛋》、《鸡拍翅》、《牛擦痒》、《岩鹰展翅》、《百鸟朝凤》等等。多种不同乐器不同节拍的演奏与高低中音的和谐配合,显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缓急有致,又浑然一体。锣声音质浑厚,清脆宏亮,悠扬,音域开阔、悠远,扣人心弦。

  "扽锣"是生活在古思州治地的苗、侗、土家等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多元文化活动、寓含了他们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他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多重价值。

  它以其大量的曲牌,古老的多种乐器形成独特的打击交响乐,传承和创新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并以其悠久的打击乐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是"中国打击乐历史的活化石"。


  罓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