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11:59 编辑 <br /><br />正在警队训练的刘发燕(右一)
今年33岁的刘发燕,是天柱县瓮洞镇巨潭村人,2004年从青海的部队退伍后,曾前往浙江等地打工,后回家务农。服役期间,刘发燕参加过多次抗洪抢险,曾获得连嘉奖2次、营嘉奖1次。此后刘发燕结婚,与妻子育有一双儿女。
2013年2月11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二。下午1点多,刘发燕和妻子卢凤英带着10岁的女儿萍萍、6岁的儿子淇淇,从巨潭村乘坐一艘铁制渔船去湖南怀化的亲戚家拜年。马达开起,载着12人的渔船驶离码头,沿清水江顺流而下。
几分钟后,船过险滩时突然侧翻,船上的人被船帐篷裹着下沉。危难时刻,刘发燕凭借水性好和在部队抢险的经验,踹开帆布率先钻了出来,并迅速在岸边找到一艘小船快速向出事江面划去,见人就救,连救6人。
这时,刘发燕想起他救的第一个人是同村村民刘兆成,他的儿子当时在刘兆成后面还没救上岸。刘发燕往江面看,不远处那件孰悉的灰色羽绒服在漂浮……他拼力游向江中把儿子抱上岸,发现儿子身体冰冷,无论是压心脏还是做人工呼吸,都再也没有醒来。 刘发燕数了一下岸上的人,发现老婆、女儿和另外两名妇女都没在。于是他又强忍悲痛放下儿子,再次登船划向江中。他不停地呼喊着妻子和女儿的名字,可江面全无半点踪影。
两小时后,在离出事地50米远的江滩边找到了他的爱人卢凤英,可已没有生命体征。而另外两名妇女和萍萍的遗体,三天后才被打捞起来。在这次灾难中,全船12人中有7人生还,刘发燕独自救起了6位村民。他的妻子、女儿、儿子和另外两个妇女却不幸遇难。
被救起的村民刘兆成说:“翻船后,如果没有刘发燕及时踹开帆布,那全船的人都完了;如果刘发燕第一个救的不是我而是他的儿子,那他的儿子肯定不会死!”
刘发燕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2015年10月,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有62名同志获评“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刘发燕的事迹感动全国,成为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之一,他也是贵州省在本届评选中惟一的入选者。
刘发燕载誉归来,天柱县号召全社会都来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由于刘发燕当前没其他经济来源,考虑到他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当地相关部门开展了帮扶。
刘发燕此前当过兵且正值青壮年纪,体能素质一直良好。今年1月初,天柱县有关部门对刘发燕进行相应的体检和体能测试后,结果显示其达到警务人员录用标准,因此将他特招进天柱县特警大队工作。
“我一定努力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警察。”1月7日,正在特警大队训练的刘发燕说,两年多前的那次事故,他的确没想到要先去找谁、先救谁,完全是凭本能去做了那一切。
“我也不能假设,如果当时只管去救我的家人,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只知道,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与痛将伴随我的一生。” 回忆往事,刘发燕说。 (贵阳晚报吴如雄-夜半三条微信)“用不同的角度看凯里”我们只是转述网友(微友)的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如有不同意的观点我们也将为你转述。
У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