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11:58 编辑 <br /><br /> [size=1em]导读 1月7日至8日,快播涉黄案在北京海淀区法院公开审理。全程网络直播的庭审,因辩护人对公诉人的“精彩吊打”和新曝光的“乐视举报快播”演变成了一场网络“狂欢”。不同媒体如何传播这场庭审“闹剧”,“两微”在这场舆论狂潮中又如何各展所长?请听刺猬君一一道来。
by 贺梓秋 整理 1. 门户纷纷开直播, 传统媒体未出彩 审理此案件的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其官方微博@北京海淀法院上开启了视频直播,并将庭审过程进行微博播报。腾讯、网易、凤凰、搜狐、新浪几大门户网站都专门开设了图文直播页面,版面大同小异。腾讯、新浪还制作了关于快播公开庭审的简单专题。
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微博播报
腾讯专题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弹幕视频网站B站也在庭审第二天加入了视频直播的队列,高峰时的观看人数高达11万人,直播画面几乎被弹幕淹没。满屏弹幕都在怒刷“技术无罪”、“法官好评”、“好人一生平安”,B站的网友们甚至纷纷以全国各地、各大法院、各大高校、个人名义声援王欣,原本肃穆的庭审俨然变成了一档全民互动的综艺节目。
B站视频直播截图
庭审结束后的第二天,“快播案”热度未减,在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几大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首页,头条和头图依然是王欣和快播庭审。
其中,网易科技的头条文章《快播王欣与时代的最后一场虐恋》显得颇有深意。新浪科技头条文章推出《独家专访王欣妻子:我在庭审现场泪流满面》,而关于庭审实录的文章《庭审实录:非影视剧本 请严肃阅读》,也是一把段子当作料,几味陈杂。
网易科技频道头条
此外,惹得网友议论纷纷的还有百度的“奇怪表现”:用百度实时搜索门户网站的直播页面却搜索不到,搜索“快播庭审直播 腾讯”等字眼,出现的多是一些不知名的网站,而如果使用谷歌,键入同样的关键字,出现的第一条结果便是腾讯的直播页面。
除庭审实录和调侃外,门户网站更是转载了许多自媒体的文章,内容涉及快播是否涉黄的争议、国内对性文化的管控等多个方面,如《草莽王欣与快播的“色情扭曲力场”》、《快播的“金钟罩”和“命门”》等。
传统纸媒则多是直面庭审内容,报道中规中矩。《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启用了整版进行报道,均在大标题或小标题中提到“公诉机关建议量刑10年以上”,而这一关注点在网络中出现较少。《南方都市报》还在1月9日的头版图中使用了王欣受审的照片,标题为“快播庭审堪比律剧”。
《南方都市报》头版
《新京报》报道版面
与网络舆论对快播辩词的“一片叫好”截然不同的是:《人民日报》客户端1月9日推出时评《快播辩词再精彩,也不配赢得掌声》。文章指出,“在庭审现场公诉人的表现也许真的不够好,但不能因为辩论精彩就混淆了是非黑白,也不能因为转发的人多就占据某种‘道义’高地”,如果仅靠“精彩”辩词就说“快播不黄”是掩耳盗铃之举,如果不加谴责反而视而不见甚至同情是“咄咄怪事”。
文章还强调,“我们都应该尊重快播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不过有句话也应该明白:违法不违法,不看谁更伶牙俐齿,快播的辩护不配赢得掌声”。
紧接着,9日晚,新华社发表文章《无论快播是否有罪 都要对"狡辩的权利"报以掌声》。文章指出对快播一案的“汹涌”讨论,“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公众积极构建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热情”,文章肯定了直播手段对于法治进步的作用,并强调“不论快播是否有罪,尊重程序、尊重辩护,这才是法治”。
乐视在8日晚间发布声明,称辩护人所指“乐视网举报快播”一事是指2012年乐视网曾因快播侵犯乐视网影视作品的网络传播权向国家版权局进行投诉。乐视CEO贾跃亭在其微博中一直自称“背锅”,并对网友喊出“这一次,我欠背锅侠一个会员”的口号,欲借势营销,甚至还在1月9日推出乐视会员的“背锅侠套餐”,然而评论显示,网友对乐视的这一举措似乎并不“买账”。
快播被举报曾一度有传言是腾讯所为,网上流传着微博认证为“腾讯公司公关总监”的账号@腾讯张军转发了庭审直播的微博,并称“深深地吐了一口气”。但最新情况是,该账号并未有此微博发布,不知是否已删除。此外,有部分网友在微博上称举报快播侵权的是乐视,而举报快播涉黄的正是腾讯。
舆论在扩大,而“冤案”也在继续。莫名躺枪的除了“这样的薯片”,还有中国移动。庭审中在被问及为何不转型时,快播辩护人称:“我们手机天天都能收到诈骗信息,为什么中国移动不转型?”中国移动迅速在官微作出回应:“打击诈骗,共同努力,欢迎举报!2015年1-11月,我们共拦截垃圾短信45亿余条。大家可通过10086服务热线,或发送垃圾短信的手机号至10086999免费短信举报平台进行举报”,而这一机智回应,立马点燃了段子手们新一波的创作热情。
中国移动回应微博下的评论
在这场“狂欢”中,微博照旧成了段子手的集聚地,快速转发和即时沟通的特质,使其一如既往地适合重大事件的传播。“快播涉黄案”的微博话题讨论量截至9日晚已达1亿,快播辩护人对公诉人的“吊打”被网友们津津乐道,“精彩辩词”被演绎成一个个段子流传,辩护人公诉人及法官被做成新的表情包……似乎没有哪一次案件审理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演变成“举国狂欢”。
微博上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为王欣及辩护人叫好。众多网友按照王欣的说法高呼着“技术无罪”,纷纷随大流高喊“我欠快播一个会员”,以及去乐视的微博下“架火拆台”。这场全民“闹剧”的形成,一方面固然归功于微博贯有的病毒式传播特质,大大加强了“羊群效应”;另一方面也表明:当下公诉机关薄弱的形象塑造能力,导致其社会公信力逐渐流失,而近年来,国家机器对性文化的大力压制,已经引发了普通民众的强烈不满——“媚娘胸”、“马上震”先后牺牲,而走上审判台的快播,又一次狠狠拉动了民众余韵未止的神经。
不同的观点也随之涌现,有媒体人指出这是舆论审判,科技媒体人@阑夕 认为快播王欣的辩护团是“用诡辩技巧来做辩护,对法官而言是极为不尊重的表现,好感分会被扣光。法官判案,靠的是专业学识和现场判断,而不是支持率,段子手的玩法,是在牺牲委托者”。 3. 微信自媒体表现不俗 除微博外,关于此次的审判,主流媒体表现不太亮眼。众多传播甚广的文章反倒来自微信公号上的自媒体。同时,门户网站在此次快播庭审的专题中转载的文章也多来源于自媒体。
除了事关庭审内容的八卦段子集锦外,自媒体的严肃文章在这场“狂欢”之外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来自微信公号“歪理邪说”的文章《快播案:程序正义、盗版和色情》、公号“托氏派对”的文章《性、审判和播放器》、公号“六神磊磊读金庸”的文章《请捂着脸,支持直播的勇气》、“虎嗅网”公号的文章《虎扯:段子手救不了王欣》等均取得了10万以上的阅读量。
不同于微博的碎片化信息,这些文章篇幅都不短,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在调侃之外给用户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解读和多角度的思考。 《性、审判和播放器》文中指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首先是要为监管便利服务,而不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体验服务”。《快播案:程序正义、盗版和色情》文中指出,“其实王欣并不正义,但也确实是被更不正义的审判了”。同时文章指出不应该非黑即白地判断问题,不能因为公检法太差就把另外一方直接至于完全相反的位置。
《虎扯:段子手救不了王欣》一文指出在王欣团队流传出来的“语录”中,用了不少移花接木混水摸鱼的手法,而“大家明面上在乎的是快播如何判决,根本上在乎的是网络色情在这个国家的命运”。六神磊磊的文章《请捂着脸,支持直播的勇气》则站在法检两家的立场,指出“这次王欣案直播,最好的反思是:我们的法官、公诉人、侦察人员要多勤练内功。而最不该有的反思是:都是直播惹的祸”。
随着微信自媒体的崛起,让早期作为社交工具的微信逐渐开发出其媒体的属性,长文容量和二次编辑更能满足用户对全局信息和深度信息需求的“大胃口”,而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渴望得到更多话语权和社会认同的普通人,也找到了新的舞台,微信在时事热点事件的即时传播中越发占据着重要之地,千百万个公众观点,汇聚成海,终于有了容身之所。
这一场无关真理的舆论狂欢才刚刚拉起大幕,至于你到底用没用快播看岛国视频?Who konws,Who cares? (贺梓秋 整理)
参考文章: 快播案:程序正义、盗版和色情 性、审判和播放器
虎扯:段子手救不了王欣
请捂着脸,坚持直播的勇气
快播在下沉,而你们却在狂欢
快播辩词再精彩,也不配赢得掌声 无论快播是否有罪 都要对"狡辩的权利"报以掌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