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13:28 编辑 <br /><br /> 微信内容
该条微信称:“贵州省凯里市急招一名20—28岁间的男性,代替坐牢。5年2个月,要求无不良记录及犯罪前科,待遇750万人民币,入狱之前一次性付清,求扩散,消息绝对真实有效,可以电话咨询,缺钱的朋友抓紧时间了。”随后还附上了联系人及电话。
3月5日中午,记者拨通消息上所留电话核实情况,“那信息是假的,千万不要相信。”在记者表明身份后,该男子立即向记者解释到。该男子告诉记者,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只有一样是真的,那就是他确实叫杨达,电话也是他的,但“急招男性代替坐牢”的内容,则完全是朋友的恶搞。
杨先生说,微信是3月4日中午他朋友的女朋友发出的,目的就是好玩。“她应该是看到网上有类似的信息,就用软件PS改成了我的姓名和电话,没想到后果会这样。”杨先生说,自该信息发出后,截止3月5日中午,他已经接了50、6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大部分人一打就表示要“报名”,为此他只得一一解释这是个误会。
“这个号码我已经用了好多年,要不然我都想换号了。”杨先生说,因为他的职业问题,所以来电都得一一接听,为此他的个人生活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考虑到恶搞他的是一位朋友,且并没有什么恶意,杨先生暂时还未报警,不过,杨先生表示若信息一直这样传播,且一直有电话打来的话,他一定会采取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针对杨先生的遭遇,律师会给出怎样的建议呢?记者为此采访了贵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舒超,舒律师表示,这条虚假信息已经侵犯了杨先生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杨先生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发信息者赔礼道歉、在报纸上刊登公告或者赔偿损失。
此外,舒律师建议杨先生应及时报警,因为此信息如果再继续传播造成重大影响后,一旦追责的话,不管是治安处罚方面还是刑事责任方面杨先生受害人的身份都有可能转变成被追责人。
而针对此则信息的内容,舒律师则分析称,这一看就是假的。因为从这次消息内容上看,刑期“5年2个月”已经非常明确,说明案件已经通过司法机关审判,经过了严格的司法程序,不可能存在顶包坐牢的情况。而且刑事案件对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定是个大前提,除了在侦查阶段询问时核对之外,在检察阶段、法院审理时还会再次核对,如果有被害人、证人的话,可能会进行身份辨认,基本上杜绝冒名的情况。
另外,根据法律规定,无论编造还是明知虚假信息还转发的,当造成重大影响时,都可以追究首次发帖人和转发人的责任。即便不是虚假消息,那么不管是发帖人还是代替坐牢的人,都涉嫌包庇罪、妨碍作证罪或伪证罪。所以,舒律师提醒各位网友千万不要转发此类不实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