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两位小伙伴一起自驾从剑河跨越雷公山赶往凯里,一路上雷公山的美景让我们惊叹不已,惊喜异常。本来行程中是没有计划郎德上寨这一站,但在翻过雷公山经过郎德上寨路口的时候,小伙伴方向盘一转,就将我们带到了郎德上寨。 偶尔不按常理出牌,会让人感觉刺激,尤其是远远看见美丽的苗族姑娘站在寨门的时候,更是让我们惊喜。就这样,开启了一场意外的郎德上寨之旅。 知道郎德上寨是去年的事情了,当时一位朋友发表了一篇郎德上寨的文章,而且还巧遇了每隔13年才举办一次的苗族鼓藏节,古朴的建筑,神奇盛大的节日让我一下就记住了这个地方。 郎德上寨是全国第一个民俗风情村寨游览地,后来全国各地兴起的”民族村“都是在他的启发之下建立的。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报德乡,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分上下两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也就是郎德上寨。 早在500多年以前,苗家儿女就来到这里聚居。全寨现有100多户人家,共500多人,是一个十分安静的苗寨。第一眼看到郎德上寨,不会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在寨门右手边立着的一块石碑上记录着,这里是2008年奥运圣火经过的地方,当时一定狠狠的火了一把。 郎德上寨还是我国第一家村寨博物馆,是官方认可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号称“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是苗族同胞走向外界的桥梁。 郎德寨门,是村民迎来送往,与客人唱拦路歌,敬拦路酒的地方。从公路边的石板台阶一直到山坡上的寨门,短短一段路设有12道拦路酒。身着盛装的苗族村民轮番向客人敬酒,最后一道寨门拦路酒更是把土碗改用牛角杯。喝“寨门拦路酒”时,有经验的客人,绝不伸手接牛角,也不能碰苗族村民的手,否则,客人必须得将“牛角酒”喝完才能进寨。此次黔东南民族风情游,经历了太多次的拦门酒,深知其中的厉害。 过了雷山之后,苗族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致认为,郎德上寨这边的苗族服饰更好看。郎德苗族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颜色也更加鲜艳动人,被称为“长裙苗”。以下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描述:苗家女身穿蓝布上衣,衣边及背上绣着龙、虎、羊、鱼等动物图案。下着青色家机布长绉裙,外罩二十四条红底绣有花、鸟、虫、龙、凤图案的花飘带,花飘带随着她们的舞动在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格外好看。身上还佩戴着银冠、银簪、银手镯、银锁、耳环、戒指各种银饰,轻轻一动,银子互相摩擦碰撞,哗啦啦地响成一片。非常的喜欢苗族银饰的叮当声。 一边喝着拦门酒,一边还能够听到苗族大叔们吹着芦笙和芒筒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从这里可以看出,苗族中老年人的服饰风格是一种简单踏实的黑色长褂。从在剑河第一次听了之后,一直都很喜欢芦笙的声音。 在喝过了前面的所有拦门酒之后,就到了郎德上寨的寨门了,在这里将会喝到最后一道拦门酒。前面提到过,最后一道拦门酒已经不再是用土碗,而是改用牛角,这才是真正的考验。这一次在最后一道寨门,手持牛角的不再是成年苗族姑娘,而是三个可爱的苗族小姑娘,穿戴者全套的苗族盛装服饰,非常的漂亮,让人有一种把牛角一饮而尽的冲动。 进入寨子之后,就开始在里面闲逛,一路上随处可见村民聚集,大部分是老人。苗家妇女非常的勤劳和能干,从小姑娘到老奶奶都能做一手极好的针线活,他们身穿的精美的蓝布衣刺绣都是自己完成。听一个苗族姑娘说,她们从小就学做这种服饰,一直到成年都不一定能够独自完全的做一整套,可见其工艺之复杂。仔细看姑娘们身上穿的衣服,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男人们的生活相比来说更加舒适和安逸,忙过了农耕时节,就悠闲的坐着晒晒太阳。不过现在年轻的男人有的也会外出务工。 郎德上寨的民居建筑,几乎是清一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在吊脚楼堂屋外走廊上通常会装有被称作“美人靠”的长条靠椅。由于苗寨多在山麓间,其住房也多是背山面水而立,斜倚在“美人靠”上,可以欣赏到远处绿水青山的美景,非常的惬意。 许多民居的楼梯都是设在房屋外面,沿着楼梯上去就到了二层。 注意到这个大大的红色消防栓了吗?因为苗族的寨子基本为全木质,非常容易引发火灾,而且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就非常的严重,所以在苗族寨子里面,防火工作是抓得非常的严,几乎每一户都有一个很容易使用的消防栓。在每一户的门上,还都贴有消防提示。 因为今天寨子有活动,当我漫步在寨子里的时候,几乎见不到几个人。整个寨子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安静,古朴。不得不说,郎德上寨的青石小路非常的有特色。 从山上走到山下,才遇见了一个老奶奶,背着手自顾自的走着。发现我在拍她,还露出比较害羞的表情,可爱的老奶奶。 人都到哪里去了呢?穿过青石和鹅卵石铺成的狭长小道,就来到了寨中的一片面积较大的平地。场子用青褐色鹅卵石拼贴成古代铜鼓上太阳纹的图案,共砌有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延伸,这是寨中节日聚会或重要活动的场所,被称作“铜鼓坪”。2008年,郎德上寨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贵州凯里站的传递出发地点,古寨里的铜鼓坪,就是当年举行点火传递仪式的会场。 今天这么热闹,是因为有公司给郎德上寨小学捐献了一些物资,将会举行一场捐赠仪式。在我们道来的前几天,黔东南州许多的地方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郎德上寨就是其一。而且郎德上寨小学在大洪水中被冲垮了一部分基础设施,损毁非常严重。希望这些大企业真正的能够帮助到这些村民和孩子吧。因为有活动,村里的老人早早的就到了铜鼓坪等待。 小朋友们当然是最激动的。 捐赠仪式弄得挺正式,企业有一些领导出席。 捐赠仪式的各个步骤按部就班,我们也没事儿就在现场观看。捐赠仪式完了之后,就到了表演时间,这才是我们期待的重点。苗族姑娘的能歌善舞是世人皆知的,看过一次之后,我就喜欢上了苗族的舞蹈,随意,轻灵,活泼。 表演通常先是苗家女们的舞蹈,她们和着鼓声,环绕着场子中央的铜鼓舞动,炫目的彩色裙摆飞舞着,银饰的撞击声变得更加的有韵律和节奏感,是一场难得的视听盛宴。接着,还有男人们手捧芦笙登场,他们的动作简单而稳健,长短不同的芦笙发出高低起伏的声音,吹奏出一曲难得的芦笙合奏。 看罢了演出,就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时间虽短,却真有一种淡淡的不舍。不过一位小伙伴应该对这里更加的有情怀,因为他与郎德上寨结缘已经有好多年了,真是十分难得的一场缘分。我们离开郎德上寨的时候,经过了风雨桥,一位画家在这里写生。
黔东南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片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微信右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您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 点“秀美黔东南”可一键关注哦↑ 这里是秀美黔东南公众微信号:xmqdn0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