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澳洲女博士和一个侗寨的六年情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7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三八妇女节前夕,澳洲博士英倩蕾从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打电话给我,说过完三八妇女节后她就要离开九龙村回澳大利亚了,问我有没有时间在她临走之前再去看她一次。
我拿着电话,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心里酸溜溜的。说老实话,我是很想再去一次九龙村,去回味一下我用很不熟练的侗语与她对话,去听一听我的朋友英倩蕾那带有外国口音的侗族大歌。可是,我手头有事急办,脱不开身,不能前去,留下了许多遗憾,好在英倩蕾在电话那头说她还会再来中国,再来九龙看望她日思夜想的老师,看望乡亲们,这样,我心里的这块石头才总算放了下来。
  我曾经两次去九龙采访过英倩蕾,第一次是在2005年11月6日黎平支线机场通航庆新闻发布会以后,第二次是2006年2月3日(大年正月初六)。
第一次见到英倩蕾是在黎平支线机场通航庆典万人侗族大歌演唱队的临时住地,作为参加演唱的歌手,身高1.80米金发碧眼、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的英倩蕾显得十分突出,她同200多位农村妇女一同吃住在这里,很是令人意外,一个外国人,在短短的八个月中就能说出一口流利的侗语并能演唱侗族大歌,能不让人感到意外吗?后来在九龙村的进一步采访中,我才知道,英倩蕾到侗乡不是匆匆过客,也不是走马观花,为了追寻侗族大歌,在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的侗寨,她一住就是8个多月,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短短的8个月中,英倩蕾已完全融入了这个村寨,在与我们的交谈中,他用侗歌和正宗的侗族方言回答了我的疑惑。
  对于英倩蕾来说,接触侗族音乐和侗族大歌完全是一种巧合。2000年,她第一次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湖南中南大学一边教英语一边学汉语,但这不是她的专业,学汉语也只是想通过这个途径抑或是桥梁达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目的,学好了汉语,就等于打开了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窗户。在湖南中南大学教授英语期间,她的一个学生是侗族,在平时的交往中这个侗族学生经常拿一些有关侗族的歌碟给她听,她说,侗族音乐太美了,尤其是多声部和声的侗族大歌,这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她忽然感到,这就是她到中国来一直苦苦寻找的中国民族音乐。
从此,英倩蕾对侗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侗族大歌结下了深深的情结……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具有灿烂、悠久文化历史的侗族,了解侗族大歌,2003年,她回到澳大利亚,翻阅了大量有关中国侗民族以及侗族大歌的资料,2004年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时,正式将侗族音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博士论文选题。选题确定后,便是寻找一个能够长期居住下来的侗族村寨研究侗族大歌,这个村寨在那里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走访了湖南、广西的许多侗族村寨,也到过贵州黎平的肇兴侗寨,英倩蕾说,本来肇兴是一个很好的侗寨,只是这里已经开发成了旅游点,来往游客多,不适合做研究,于是,她来到黎平县城,经人介绍找到了民族民间文学专家吴定国,说明来由后,在吴定国先生的推荐下,她来到九龙村,本想再看看周边的一些侗族村寨的,不巧,由于两个多月的步行劳累,到九龙侗寨就病倒了,是村民们把她搀扶到距该村十多里路的乡医院看了病,回到九龙村后,村民们像对待自家人一样端茶倒水热情地看护她,唱侗歌给她听,这种纯朴的民风民情令英倩蕾十分感动,于是决定留在这里,从事侗族音乐及侗族大歌的研究和博士论文的资料整理。


(二)
  九龙村位于黎平县南部,距黎平县城35公里。坐落于两山夹峙的田坝中间,一条小溪从山里弯弯曲曲流来,将九龙村一分两半,沟通两寨的是一座古老的风雨桥,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的侗族村落,与英倩蕾的家乡--喧嚣、热闹的澳洲形成了巨大反差,这里自由的生活和纯朴的民风让她恋恋不舍。依山傍水的侗寨,铺陈着侗家人平凡而又色彩斑斓的生活,这里处处呈现和弥漫着侗家人的气息,那鳞次栉比的侗族干栏式民居,那花桥、鼓楼、溪水,那劳作于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的侗族乡亲,那不时从寨子里飘逸出来的如清泉般优美的侗族大歌和声,不时撩拨着英倩蕾的心,使她对这山清水秀的九龙侗寨以及原汁原味的侗族原生音乐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初到九龙村时,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生活也不习惯,“是村里人的友好和愿意接受我的态度,以及歌师们教我侗歌的耐心使我能够坚持了下来,”英倩蕾说,这里的乡亲们几乎天天晚上都唱歌,这正应了当地人常说的一句话:饭养身,歌养心。音乐成了侗族乡亲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的,英倩蕾说的的确一点不假,每逢夏日夜阑人静之时,在侗寨的花桥(风雨桥)上常常会传来姑娘小伙那悠扬、悦耳的侗族牛腿琴情歌,那歌声婉转缠绵,如小溪中之潺潺流水,如沟壑之叮咚山泉,如山雀之婉转,如高树之鸣蝉,如侗箫之低吟,如燕子之呢喃……在鼓楼里,人们则围坐成一圈,用最纯美的嗓音唱起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歌声飘出鼓楼,飘出侗寨,在空旷的山间回响。英倩蕾说,这就是我心中寻找的中国民族音乐,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侗族大歌……
  在九龙村的一年多时间里,英倩蕾把整个的身心都融入到了这个村子,融入到了侗族音乐的海洋,像一个普通的侗家妇女一样,白天与村民们一起生活一起做农活,晚上则跑到侗族歌师吴美芳、吴品先或吴学桂家学唱侗歌,不懂的地方就用录音机录下来回到寝室再练,直到学会为止。学侗语也是如此。如今,英倩蕾不仅可以用流利的侗语同村民们交流,还学会了近30首侗歌,要不是金发碧眼,人们还会以为她就是土生土长的侗族姑娘。
  如今,英倩蕾已经回去了,临走前,她在电话那头依依不舍地对我说,我会永远记住九龙村,记住村里的乡亲们,记住我的几位老师,记住那些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的朋友们,我一定会再来的……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