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柳塘:唯有爱与美景不可辜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柳塘,
是施秉的一个村落,
她位于施秉县牛大场镇的南部,
离牛大场镇有十三公里,有水泥硬化路直达村子。
柳塘之名早听说过,但一直没有成行,
此行因为“精准扶贫”,
我第一次到达这个村子。
关于“柳塘”,
早期读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诗: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你发现了“柳塘”的出处。


不过辛老所说的“柳塘”,
实为池塘柳树,
或者说是池边长有柳树的池塘,
与地名仿佛无关。
我不知道这里的人怎么会
取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
走近之后,
我才发觉真的是村如其名,她确实很美。

这是一个低山丘陵区,
有田园好土,也有不高的山地,
山地长着茂盛的林子。
一条小溪从山谷里流过,
溪谷的两峡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村落。
这些村落名字也怪怪的,
什么旮旯寨、对门田、围坡田,
什么平地丘、马道田、伍家院等等,


有地名总能看出几分的地理环境来。
比如旮旯寨,
你就会想“狭窄”、“偏僻”;
而马道田呢,
其实就是因马路边有田而得名。
村落与村落之间有狭小的公路相连,
每隔几里就能见到一些小田坝,
村子就在田坝的一角。


走近这些村子,
你发现这里的房舍也多以木屋为主,
新修的砖房比较少。
这些瓦舍或五柱四瓜,或五柱六瓜,
多是三间加个椤廒(即配房),
院内左右配有耳房,
耳房是粮仓或猪栏牛圈,
是典型的武陵建筑体系。


伍家院是一个小村子,
居住着张、杨、潘、项、
黄、廖、李、周等姓人家。
张成勇是个村民小组长,
他说他们张家是五百年前就到这里的。
他家的入黔老祖公叫张朝。

霍!记得我曾在金坑采访的时候,
那里也遇到张氏,他们也是张朝的后代。
追问之后,
方知柳塘的张氏与金坑的张氏是同族兄弟。
说实话,
他们的这个先祖是个了不起的神秘人物。

张朝在明代甲寅年降生在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县),洪武(1368-1398年)初年,设置黄平所(今黄平县旧州),张朝从贵州卫千户改任黄平军政修举。他天资稳重,厚道,智勇双全,常常穿着黑衣和黑色盔甲,骑着黑马,拿着铁质的简册,在敌人阵营中往来出入,如同飞行一样。此外他特别能够锻炼战士,对于敌情的预测,料事如神。由于张朝的严肃治理,盗贼都无处藏身,于是,黄平境内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这个张朝可是个入神界的人了,他是汉族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


在我的印象中,
牛大场镇是个汉族地区,
谁知是我误解了。
这里的苗族不少,杨、潘、李姓都是苗族,
他们不仅着苗装,还说苗话呢。
一个姓潘的老奶奶还知晓苗族的《开亲歌》。
这些苗族是从哪里迁到这里居住的呢?
据说,
潘姓和杨姓是清末就到此定居的,
而李姓、周姓是民国时期到这里居住的。
前者是因为清咸同苗族起义失败后,
躲到这些地方来的。
后者则因为国民党“抓兵”躲到这里来的。


我所无法理解的是,
这些苗族同胞何以躲到汉族地方来
而得到当地汉人的接受?
张成忠是个七十一岁的汉族老人,
他道出了其中的原由,
他说:先有苗家后有汉,先有锅巴后有饭。
五百年前是一家,
哪家有难帮哪家,
苗汉其实是亲兄弟。


由此看来,
这苗汉并非水火不相容,
矛盾多是由历代反动统治者造成的。
张成勇的爱人杨政珍系
黄平县翁平乡牛倒村人,
他们生了六个小孩,
他们的小孩都能操一口纯正的苗语。
我想说的是,
这些在以强势汉族文化为主的山乡里,
这些苗族同胞居然能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下来,
确实难能可贵。


这是个花香的季节,
特别是桂花更是开得浓烈。
无论你走进哪一个村子,
你总能闻到八月秋桂香味,
真有点让人无处可逃。

特别是长期窝居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人来说,
走近这山乡,
又能闻到这样的香味,
可谓是一种享受,
心情也因此变好起来。
这真是“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这也是个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
无论你走近哪一家,
你都能见到收进家里来曝晒的特产,
如板栗、核桃、花生、柿子等等。
主人会很热情大方地将特产
奉送到你的手中来,
一个劲地叫你品尝。
而且每一种果品,
他们都会附上一个感人的故事。
品味秋实,
你就得感恩秋实,也就是品味秋韵。

伍家院门前有一株很大的白果树(银杏树),
树脚有五六人之围,几十米之高。
虽说已进入了深秋,
可杏叶还是那么黛绿的,
林业部门已挂上了名木保护的牌子。
村民们说,这是一棵千年白果树,
它的叶子要到入冬之后才开始落叶下果。
这棵白果树果子特别大颗,
人吃了特别长寿。
传说有一个和尚因饿饭就在白果树下病倒了,
后来他吃了这颗树的白果之后,
成精了——从此不再吃饭,
跑到施秉的西华山当庙里的主持,
活了二百八十年才园寂。
传说归传说,
白果树确实属树中的老寿星,
科技研究表明,
这种植物在两亿七千万年前的
二叠纪时就已经生成了的,
孑遗植物的“活化石”。白果树既然如此长寿,
人食用这种果子也会长寿吧。
(吴安明 贵景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