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湘黔处处闹歌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歌声越来越近,那些尖尖的、细细的、脆脆的、亮亮的宛如天籁的歌声,仿佛在油茶树尖或者是杉树尖上奔跑,然后转几个弯,一圈一圈的飘到耳边,你还没来得细听,那边坡上歌声又一波一波的袭来,像是突然来临的洪水一样,瞬间把耳朵淹没。

  只要这样的场景从山间流出来,我就知道,歌节来了。这样的歌节它不是一村一寨的小家碧玉,而是在四十八寨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欢悦。农闲间隙和一年四季四大戊日,在清水江沿线湘黔两省的各大歌场,山坡上人山人海,河边草地花伞遍地,而歌声,就从这里飞出,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场面壮观而亲切。



说实话,我听不懂歌词的全部意义,因为在各大歌场中,演唱的方式有了独特的地域特点,有河边调、高坡调、过山鸟、阿哩调等,这众多的曲调竟然使我一下子无所适从,这让作为少数民族一员的我长时间里感到汗颜和羞愧。


“四十八寨歌节”于2007年被列为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家乡的盛大节日能够受到如此的关注,进入了国字号,湘黔边民无不欢欣鼓舞。当我要触摸这民间瑰宝的时候,我只能虔诚地顺着她的脉搏去寻找她的血肉和经络,寻找她的每一次心跳。


四十八寨歌节系以贵州省天柱县为主,贵州省锦屏县、湖南省靖州县为次的侗族、苗族人民群众聚众集会玩山、唱歌、交友、恋爱的民族节日,该项节日因最初流传于被誉为“民族生态博物馆”的贵州与湖南交界的四十八个侗族、苗族村寨(贵州天柱占70%)而得名,所以称之为“四十八寨歌节”。


歌节主要分布区域为贵州省天柱县竹林镇、坌处镇、远口镇、社学街道,锦屏县三江镇、茅坪镇,湖南省靖州县大堡子镇、三秋乡的大部分村寨。


说到“四十八寨歌节”具体起源于何时,由于当时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留下记载,史书、方志、族谱等虽对其进行了叙述,但就其历史起源,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尘埃中一些遗留的细节却可以使我们找到最初的源头。




歌场起源《流离歌》唱道:

  当初古人杨武王,武王手内开歌场。

  武王留下这条路,如今才得这团齐。


  《流离歌》还载有:

  “歌场聚会不是今朝才兴起,

  自古留礼代代相传到如今。

  前人留下花盘古,

  如今才得这般齐。

  青山缈缈前人修路后人走,

  河水悠悠前人架桥后人行。

  一年四季四大歌场有根古,

  歌场礼义不是今修是古留。”




从《流离歌》中可以看出,歌场集会应当开始于部落时代杨武王时期。至清雍正时期达到顶峰,清乾隆至民国时期走向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后再兴高潮。


  “四十八寨”歌节自形成以来,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特征:

  地域性唱腔特征是我们听到的第一感受。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由于其特定的侗族、苗族及其杂居区域的人民,形成了“四十八寨”歌节根据活动地点,进行不同唱腔的特征,其唱腔主要有河边调、高坡调、青山调、阿哩调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多元文化共存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由于本土和外来歌谣长期共存,既有源于对古代民族民间歌谣的继承,也有对民歌、时令小调等的广泛吸收,又有从阳戏、傩戏中引进,还有从湖南等地民间直接纳入,因而形成了多元文化特征。

  侗语演唱一枝独秀。虽然苗族、侗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在日常交流中既讲苗话,又讲侗话,还讲酸汤话、汉话,但在“四十八寨”歌节中,一旦开口唱起歌来,却一律只用侗话唱,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唱习惯,千年不变。





原生文化的演唱的形式和内容体现了湘黔人民智慧。双方一旦选定演唱主题,即自由演唱,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描事等手法,随机应变,巧妙穿插,一曲曲小调,在他们口中也唱得风生水起,烟霞满天。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解放前出生的歌师中许多人没有进过学堂,但其歌多如牛毛,出口成歌,尤其对侃三国、凤姣李旦、毛洪玉英、梁山佰与祝英台等历史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歌倒背如流,无一漏句,令人叹为观止。


  在今天,我们在歌场能看到的更多是“参堂”,男女分别组合站队,少则4至5人一组,多则几十人一组,以对唱的形式对歌,双方唱得眉飞色舞,观众看得心花怒放。那抑扬顿挫莺歌燕舞的阵容,或诙谐幽默,或清雅活泼,仿佛一群百灵鸟在树林里低吟浅唱。你来我往的唱答中,有心人便在人群里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歌节也在眉来眼去里成为他们联姻近亲的同胞。


  比起当今时尚界流行的各大音节,“四十八寨歌节”这种下里巴人,它从来就不曾登上过俗世里的“大雅之堂”,它只在乡间田埂,或一棵立于茫茫大地的树冠之下,把自己清如泉水的性灵,在湘黔两地生根发芽,赤热的土地在它的脚下,树林和村庄为它燃烧着,那在歌节里“尖尖的、细细的、脆脆的、亮亮的”歌声,就像是散落家乡的最好听的声音和一支回荡在湘黔两地的艺术花朵,安慰着自己的心灵。


  如今,远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全国各地打工的四十八寨青年,他们在上下班的路上、在宿舍、在当地的风景点、在工休之余,总是拿起手机,唱起祖祖辈辈吟唱的、熟悉的家乡歌谣。这四十八寨的调子哟,就通过QQ群、微信群、朋友圈,点燃了思乡的苦,点燃了心中的梦,化解了一日的辛劳,再苦再累,只要听到、唱到家乡的歌谣,心中便有无尽的温暖,无穷的动力。


  也许,这就是“四十八寨”歌节千年不衰的秘密吧!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