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饮水思源的侗族大歌歌师——吴学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png 侗族唯一受毛主席接见的歌手(图/吴凯)


饮水思源的吴学桂


吴学桂,女,1946年8月出生,是永从乡九龙村农民。她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本土歌师之一,侗族妇女那种纯朴、热情,平日里腼腆,表演时落落大方的性格集中表现在她身上。


她从小跟有“活歌书”之称的吴卑求、吴廷慧、吴卑五三位资深歌师学唱侗歌。由于天赋过人,她很快就出类拨萃,在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1960年,13岁的吴学桂参加黎平县举办的民间音乐汇演。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演出。初战告杰,崭露头角,她的杰出表现征服了“民间合唱团”的领导,他们请求她加入“民间合唱团”,这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因她依恋故土,放弃了留团机会。她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


1961年她参加黔东南州民间音乐汇演,成绩曙目;1962年参加贵州省民间音乐汇演,轰动省城。1964年10月,她代表侗族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此次汇演,她没有辜负侗族人民的希望,她出色地将侗族民歌这朵深藏在大山里的民族艺术奇葩展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得到了高度评价。12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她受到毛主席、刘少奇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接见。


在京的3个月里,她一边拍电影,一边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北京城的繁华,天安门的庄严,元旦礼花的五光十色,故宫的富丽堂皇等等,这一切都让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侗族小姑娘大开眼界;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那和蔼可亲的态度,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回到省城时,她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热情款待,留她在省城过年。回到凯里,州民族歌舞团留她当职员演员,可她说什么也要回家。她说:“三龙是我的家,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这块土地培养了我,我要回家。”团领导对她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1966年,黎平县组织“木兰旗队”(其前期是民间合唱团),共7人,她是其中一个。她的户转为非农,工资是每月30元,跟当时的国家干部同等待遇。三个月后,文革迫使“木兰旗队”解体,吴学桂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她依然热爱生活,热爱侗歌。在此,人们听到了她悠婉的歌声,那是乐观的声音。它们经久不衰,余音绕梁,给这个大山深处的侗寨增添了不少生趣,人们在那段晦暗的日子里听到了最美的呼唤。她不断地唱,不断地练,一头扎进侗族民歌这门奥妙无穷的学问之中。哪怕是在修湘黔铁路的那段日子也从未间断过。她把唱侗歌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侗族音乐渗入了她的灵魂。

2003 年8月,她与“三龙大歌队”随行到贵阳参加申报“侗族大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演出,再度唱响省城。


她和品仙、美芳、平香等老歌师组织的“三龙侗歌队”, 2001年,参加黎平县举办的“七一”侗族大歌大奖赛,获一等奖;2003年10月,在参加三省16县的侗族大歌大奖赛中,获三等奖。


50多岁的吴学桂,唱歌依然婉转动听。她迷恋侗族大歌,想把它发扬光大。因此她组织“三龙侗歌队”招收学徒,举办侗歌培训班。培养出具有一定侗歌造诣的歌师10余人。她的徒弟在各类侗歌比赛中捷报频频。侗族大歌这项艺术奇葩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喜爱,她的名望在侗歌界越来越高。


2004年,闻名而来的贵阳“世纪风华旅游投资公司”聘她为5年期限的“侗族音乐研究与传播指导教师”;2005年12月,她被黎平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侗族大歌歌师”。


她说:“我要唱,要唱一辈子。我希望所有的侗族儿女也唱,把祖先遗留下来的的东西继承下去。因为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侗族人的血。”(内容来源于:黎平县永从镇宣传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