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报京侗寨—上、中、下 不同角度的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位于县城南端39公里,居住着近400户、2000名侗族同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北侗大寨之。报京寨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整个大寨从北到南,由高到低,形若撮箕口。青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依顺地势,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直辖市地布局在两册之间的狭谷中。
群众习惯把报京分为上、中、下三寨,上寨有水塔,中、下寨有两眼水蟛和水塘,生活用水比较方便。中寨有棵白果树,树脚路坎边有石碑一块。碑文阴刻,碑额横刻"千古不朽"四字。碑右竖书"大小募化相贵成斯美保留古树一枝此世代不朽矣"。碑左竖书"大清咸丰四年六月旦"。上寨与中寨之间东侧,有一隆起小山,山头奇形怪状的石头,形若盆景。农闲晴朗之天,姑娘们便三五成群到此绣花、唱歌、幽会。寨的东、北、西三面,古枫、翠柏成荫,南是白岩寨。在白岩与报京之间,有一长满松树的山,群众称"火焰包"上栽满松树,四季常青,现已成为报京侗寨风景优美的景点。
这里的房屋造型和用途,别具一格,保留着传统干栏式风格和用途。在追求越洋越好的今天,不少地方洋房拔地而起,传统木房越来越少,木房面临消失。而该地仍保存清一色木房,并且是传统的干栏式房屋造型。房屋依山就势,鳞次栉比,次第升高,富有个性,最具特色,实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一支奇葩,也是侗式传统建筑的一个缩影。修建干栏式木房,不仅外形精美,而且讲求力学。它是中国传统建筑完美的一个典范。在房屋用途上,侗族祖先采“人住上,畜在下”的措施,可谓别具一格。这样既有效地节省土地和木料,又起到防止偷盗牲畜的作用,还可防潮避暑、防蛇御兽,一举多得,侗族人民何等聪明!
一寨多姓,和睦相处,实属罕见。在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绝大多数以姓而居,以姓氏取地名,屡见不鲜。报京则纳百家姓而居,既有吉祥如意的龙姓、能文能武的刘姓,也有方案完美的周姓,此外,还有田、邰、李等姓氏。众姓相约:寨子内部,不论姓氏,视为一家,亲如兄妹,报京的周、龙、李、田姓互不通婚。这一良风优俗,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结婚。众姓长期和睦相处,在农村特别是边远的地方,实为少见。
报京不仅住房风格与众不同,饮食习惯也各具特色。该地群众特别喜食糯性食物和酸味蔬菜。人人爱吃,个个会做。家家煮糯米饭、包糯米粑,走亲访友,红白喜事也离不开糯米饭、糯米粑。户户备有酸菜、酸汤和腌(读án)菜。每天上菜离不开酸菜,招待贵客更离不开酸汤腌(读án)菜。不少人家储藏有上100年的腌(读án)汤酸菜。当地流传“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闹窜(行走乏力,东偏西歪)”之说,此话足以说明报京侗族喜酸食糯的饮食习惯。
报京大寨,侗族风情浓郁,尤以"三月三"为最隆重的节日。报京是镇远县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民族风情点和全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三月三”播种节,被贵州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这里是传授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想课堂,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天堂。
报京,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激情的地方;报京,一个座落深山而又名扬海外的地方;报京,一个朴实无哗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