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顾镇远 镇远于我有两样东西,一条老街和一家老店。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旺季的镇远似乎又重演当年作为水陆大都会的繁荣昌盛,恰如当地流传的谚语描述的:“镇远街,人挤人,挑窑罐的被撞破,担桐油的挤不出城。”据说黄金周期间的房价不仅几倍地上涨,而且走一条街下来还找不到空房间的事情是经常发生不足为奇的。 历史悠久的水乡,形若江南的古城,水陆交通的要冲,西南大通道上的咽喉重地,兵家必争的水陆都会,“入滇咽喉”,“湘黔锁钥”,黔东南旅游的重镇……镇远的名片上拥有诸多称谓。商业重镇和多元文化之乡是它的两个主要头衔,古朴的民居群和明清风格的西上街体现了外来文化、宗教与当地工艺的相融;楼堂、会馆、寺庙、街巷,桥梁、码头古迹众多;“九宫、八庙、三庵、四阁”,川主庙、关帝庙、天主教堂、天后宫、文昌宫、仁寿宫、江西会馆、两湖会馆、唐代宝相寺、宋代宝珠寺、元代福智观、明朝太平寺……镇远的名胜古迹可以像传统相声报菜名一样历数,都是些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东西。 表面上看老街其实已经不老,而是成长为一条修缮一新的旅游街了,倒是氵舞阳河畔那一幢幢排列有序的屋顶,飞檐翘角与江南水乡颇有几分神似,淡灰色的墙体在水波中荡漾着扭曲了腰身,还真有一些旧日风情。 所以,要住进旅店三楼以上倚水的房间,才能在早晨拉开窗帘时看到镇远的过去。氵舞阳河优美的S转弯划过古镇,镇远才有了“太极图上的千年古城”之美名。氵舞阳河是它的眼波。 老街的老,在于它隐藏在热闹街面之后的豪宅大院,倚山而建,独守一份闹市之外的娴静,九曲十八巷全都高高在上地俯瞰着下面的热闹人间。穿过的窄巷的我的脚步,拾阶而上,弯回抓去,一些大宅门映入眼帘,而巷子就是院墙自然形成的通道。登上高处道观就能俯瞰镇远,氵舞阳河被夹持在两岸掉脚楼的青瓦之间,如一道缓缓流淌的绿茶,俯视的感觉很奇妙。 不期然遇到古城里的送亲队伍,堆满一整队木制手推车的,不知是娘家的陪嫁还是男方的聘礼? 说来自己都有点不相信,两赴镇远居然是为了一家小吃店,受不了那种独特的麻辣烫的诱惑。镇远的饮食是典型的贵州风味,辣、麻、酸是它的正宗,火锅、羊肉粉、苗疆风味常常为人称道,而勾引我两度驻足的却是一家临街的小店铺和一只热气腾腾的大锅。 同伴已经是第三年来吃,主顾一起回忆搬家的往事其乐融融。如今的店名很有诗意,叫“浮桥渔村”。大锅里沸腾着老汤,说是麻辣烫,其实和我们平时吃的完全不一样,倒更像安顺的煮卤味,只是那汤确实是香辣一片。 拣一只蒸锅里消毒的大碗,豆腐、豆腐干、豆皮、海带扣、卤蛋、卤肉、青菜、米线、米粉、面条、绿豆粉丝……尽着自己挑选,通常也不过两三元钱,围着围裙的大姐一边煮一般逗趣,还常常饶上一块半块。看着满街花花绿绿的喧闹,似乎这个浸透着老味道的避风港才是我的镇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