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锦屏文斗栽树护树成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中,锦屏县文斗村位列其中,这是该名单中黔东南州4个村庄中的一个。

文斗村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坐落在凤尾山半山腰上,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苗寨,整个村子分上、下两寨,300多幢木结构的旧式吊脚楼顺山而建,绵延九岭十冲,气势恢宏。

文斗村长期以来的“栽树、护树、卖树、栽树”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的优良习俗,已根植在文斗人的血脉深处。清朝年间就有文献记载:在文斗苗寨,有“娶一个媳妇、修一段路,生一个孩子、栽一棵树”的民间规定。

在文斗寨门的诸多石碑中,有一块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六禁碑”, “禁不俱(拘)远近杉木,大小树木,不许任人小儿砍削,罚银十两。”“禁四至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有人违,罚银五两……”大山深处的苗寨,两百多年前就有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现最早的一件以碑记形式留存下来的实物资料。

古银杏树下品茶畅谈

目前,文斗村内还保存有巨大苍翠的古树600多株,树种30多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300多株,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5%。

文斗自古以来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主要分为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民居建筑物,古建筑物,如四合院、风雨桥、凉亭、魁星塘,石景包括石路、石桥、石碑、石井、石缸、石鼓、石墙、石坎等。非物质文化包括石碑石刻及契约文化,吹唢呐,酒令歌、陪亲婆、苗语、尝新节、“四十八苗寨歌会”接龙、姊妹歌、民间刺绣图案、民族契约、河边腔等。

契约文书

文斗寨内95%的农户家中都还珍藏着清代林业契约文书,有3万多件,这些历史文书分林地买卖、佃山造林、青山买卖、林业分配、山林管护、山林纠纷调处、山林登记、乡规民约等,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业契约文书,是我国继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徽州契约后的第三大历史文书,填补了契约史料中地区性、民族性和中国经济史上林业契约的空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