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黔东南的花桥文化——地坪(花桥之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5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坪风雨桥亦称地坪花桥。未通公路前,它是贵州黎平沟通广西三江的必经之路。该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1959年毁于火灾,1964年冬重修,1981年7月黎平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拨款7500元维修一新。该桥长50·6米,宽4·5米,高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撑石墩,桥上为木质结构,由每排四根柱子穿枋成排,再用穿枋将各排串联成一体,形成长廊式。

        桥上三座桥楼突出。桥廊两侧设有通桥长凳,供过往行人小憩。凳外还有梳齿栏杆,栏杆外有一层外挑桥檐,既保护桥梁木件免于遭受日晒雨淋,又增添了桥身的美感。桥上的三座桥楼,一大两小。大者居中,为宫殿式五重檐四角尖顶,高约5米,尖端配置葫芦宝顶,远远望去,形如鼓楼。两边的桥楼皆为三层重檐双斜面屋顶,高约3米。桥楼翼角,楼与楼间和桥亭屋脊上塑有倒立鳌鱼、三龙抢宝、双凤朝阳的泥塑。中楼的四根木柱上,绘有四条青龙。楼壁绘有侗族妇女纺纱、织布、刺绣、踩歌堂以及斗牛和历史人物等图画。
          天花板彩绘龙凤、白鹤、犀牛等,情景逼真,形象生动。整个桥身结构巧妙,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将大小柱、枋、檩、凳、栏杆等全部用杉木凿榫穿枋构成,不用一钉一铆。
01.png
花桥又称“风雨桥”、“廊桥”。在侗家人的口中桥的前面冠了一个“花”字,花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花龙解救了裴冠(一个美丽的女子),镇住了螃蟹精(欲强娶裴冠为妻)。人们把河上的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能够遮风避雨的廊桥,还在桥的顶上塑上“双龙戏珠”的彩色泥塑,祈望花龙保佑一方平安,并把它视为花龙的化身,花桥这个名称就这样叫开了。
02.png

       是典型的“鼓楼式”花桥,就是在大桥长廊上加盖3至5层的4檐4角的“攒尖顶”或“歇山式”鼓楼建筑。“鼓楼式”花桥上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河面上。桥廊内过道两侧有供人坐靠的长椅,桥廊上方是集民族文化大成的彩绘壁画。壁画内容有侗族神话故事、祖先传说、风俗节日场景,也有侗族图腾标志。

03.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