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亮司村又名亮寨,坐落锦屏县之南,苗族居多,有龙、曾、胡、彭、龚、杨、吴、刘等9姓氏,被誉为“黔东第一苗寨”、“一个尘封千年的苗疆”、“一个尘封千年的军屯古寨”、“一块神奇的文化瑰宝” 等美称。 雷屯村古名雷泽屯,因明洪武时屯兵而得名,位于敦寨镇之南缘,距镇政府驻地10公理。一座大桥连通锦榕公路,交通便利。寨中人烟稠密,屋宅齐整、干净卫生、农民富足,是有“国家生态家园示范村”。
旧州古镇 黄平县旧州镇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已长达2300余年。春秋战国时称“且兰国”,汉置州,唐设韶明县,宋称珍州、又名乐源郡,元置元师府,明设黄平安抚司,清设黄平千户所,后改巡检司,民国设旧州分县,建国后设区、镇。旧州古镇在历史上为贵州的一个水陆交会点,省内外货物由此转运,商贾往来,市井喧嚣,是贵州古代商业重镇,黔东历史文化名镇。 ​
​ 清水江与明清宗祠 天柱县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县有100多座;现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县级文物保护有19座,省级文物保护有2座)。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绪年间陆续兴建,始建年代长的杨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杨、吴、王、舒、刘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据姓氏堂号分为“清白堂”、“延陵堂”、“冰壶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门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职位命名,如三门塘刘氏宗祠-“昭勇将军”。 ​
​ 锦屏风雨桥 锦屏风雨桥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锦屏县境内,于2000年12月28日奠基动工,于2003年5月竣工,历经工期两年半,是目前全国第二长的风雨桥。由黔东南州交通工程公司赤溪坪风雨桥工程项目部施工。 ​
​ 雅中村 雅中位于三穗县良上乡东北部,均为苗族,以章、吴两姓僻居。雅中地势十分险要,山高坡陡、谷底深陷,村落民居皆依山而建,坐东南朝西北,木屋吊脚楼鳞次栉比,像一部展开的古书。寨中古木巨树掩映,芭蕉绿如翠玉,森林覆盖率78%,一条小溪溪水浅溅如流银,如浣纱般悄然窜出寨脚自西向东北潺潺流去。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十分协调,村寨保护相对完好。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曾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世界优秀、亚洲最好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这里。下司古镇是麻江县与凯里市襟水相邻的一个乡镇,每年农历七月中旬,这里的人们沿袭传统举行龙舟大赛,斗牛大赛,车流人流,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此外,这里还有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辟有桃园岛、月亮岛、紫薇岛等系列旅游度假场所,堪称下司绝艺的“酸汤鱼”、“草烧狗”厨艺更是名声远扬,深受游客喜爱。 ​
丹寨蜡染、古法造纸与卡拉村 丹寨县,隶属黔东南州。丹寨县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七个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获中国“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卡拉村位于贵州省丹寨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公里,柏油路直通村内。该村是丹寨县芒筒筒芦笙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手工鸟笼工艺是该村特色。也是卡拉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 台江苗寨群+施洞古镇 台江有14.5万人口,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台江县总人口的97%,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有“世界最长的节日”——祭祖节(也称“世界第一俗”,13年才过一次,每次过3年时间),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节(也称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有“世界唯一的独木龙舟节”——施洞龙舟节,有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的、遐迩闻名的“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有荣获2003年度西部民歌大赛金奖的苗族大歌——反排多声部、方召情歌。这里是歌与舞的海洋,是情与爱的世界,有“文化藏在身上,史书从头读起”之说。
仰阿莎湖+巫沙苗寨 巫沙苗寨位于贵州省剑河县南哨乡,地处仰阿莎湖畔,村寨四周被千年古树环绕,山水相映,风景秀丽,植被较好,居住建筑大多是吊脚楼,依山而居,现寨内居住221户,均为苗族,以打渔和种养殖为生,湖畔生产鲤鱼、鲇鱼、青鱼、马口鱼、角角鱼等多种鱼类,尤以长吻鲍最为著名。 ​ ​
​ 丹寨龙泉山 当你走进丹寨县城,向巍峨的龙泉山看去,映入眼帘的,是半山腰以上开满的杜鹃花,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惹人注目。若说在大方看百里杜鹃、雷公山看十里杜鹃,那得开车欣赏,而在县城就能看到漫山遍野赏心悦目的杜鹃花,丹寨可堪称中国第一。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龙泉山,山岭巍峨,群峰竟秀,林木葱茏,漫山遍野杜鹃是“夏天的童话”。 当你登上龙泉山,你就会体会到:“四面清风皆入画,一片闲云独看花”的诗境画意,置身在杜鹃花丛中,更是另一种感受,放眼远眺,远山云蒸霞蔚,县城尽收眼底。
久吉苗寨 久吉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寨前溪谷幽深,寨后梯田层层,山峦起伏,原始森林密布,至今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态和传统的苗族文化,流传于久吉苗寨及周边地区的苗族神话叙事歌《仰阿莎》、《苗族多声情歌》2008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曲艺《嘎百福》2007年被公布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久吉苗寨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 ​ 高华瑶族寨 高华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翠里乡,距从江县城60公里,是一个瑶族村寨,村寨四周林海涛涛,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6%。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每当有客人进寨,乡亲们都会用油茶和药浴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除盛行瑶族药浴外,当地还保存有瑶族长鼓舞、瑶族造纸术等瑶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医药因不同民族各有特点,其中以瑶族医药最盛传,瑶族几千年都以口授形式相传,无文字记载。奇方妙药只是祖传,瑶药经多年统计,约327种,其中以黄荆、解毒藤、枫荷叶等35种药配成瑶浴药方。从江瑶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省黔东南从江民俗瑶族洗浴,从江县瑶族瑶浴独享荣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