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的指示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畅率,切实提升农村群众出行质量,解决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全省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建设通组硬化公路9.7万公里,确保到2019年全省39110个30户以上的村民组实现“组组通”目标,为持续脱贫创造必要条件。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黔东南州计划从2017开始,用三年时间对5345个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实施16636.97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自2017年8月以来,在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以只争朝夕之势,围绕今年6427公里的建设目标,投身于“组组通”公路建设热潮中,各项目工地呈现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为全州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乘着党的十九大东风,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组织全州新闻通讯员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看镇远”主题采访活动。11月16日,“组组通”公路建设采访小分队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的乡镇村寨,探寻脱贫攻坚路上交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汽车在蜿蜒曲折、云雾缭绕的山路上穿行,笔者看到沿途村寨“组组通”公路正在争分夺秒抢抓建设中。“我们金盆村是美丽乡村农村清洁风暴示范村,共960户有580户村民以种烤烟为主发展产业经济,年产值80多万斤。 村里还种有56亩的荷花,公路修通了,夏天来赏荷花的人很多,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镇远县羊场镇金盆村第一书记姚洪在指引大家参观该村“桂花一条街”时满怀欣喜地介绍。
一辆面包车从眼前光洁平坦的水泥路上疾驰向前方,镇远县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领导小组办公室杨文刚指着这条路说:“这是金盆村苦李坪下寨组通组路,有1.3公里长,3.5米宽,混凝土结构厚度为18厘米,总造价52万余元。今年8月2号开工建设,10月底就完工了。”
来到“组组通”公路建设宣传展板前,他认真为大家讲解:“为完成今年1135.4公里通组路的目标任务,镇远县采取挂图作战、统一调度、总承包制、强化督查的举措,加快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目前全县已完成475公里通组路,形象度达41%。” 尚寨土家族乡是镇远县较为偏远的乡镇,属于贫困北部乡,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又称为“唢呐之乡”,该乡唢呐文化表演曾在中央电视台7频道“乡土”栏目播出。
“原来走路到乡里面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公路硬化通车了,坐车二十多分钟就到了,我们去街上赶场很方便。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让我们走上了好的路。国家强大了,农村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在尚寨河途经范家庄至李家坟的通组路上,尚寨乡大河村强家寨原任村支书李永福老人激动地说,“现在路修好了,我自己养有10头牛,种3亩的辣椒,年收入达到人均2万元,我们都脱贫了!”说到这里,他展露出幸福的笑颜,这一番话令人心潮涌动。
“原来‘出门要湿鞋,挑水要人抬,烧火要用柴’,现在是‘出门不湿鞋,挑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尚寨乡乡长袁尚虞通俗淳朴的话语高度概括了该乡百姓生活变化的鲜明对比,这就是贫困乡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真实写照。他说,镇远县把“组组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中之重,县领导“双组长”指挥调度,实行“双业主”管理;乡镇和村两委协调建设用地,建设中安排有群众义务监督员;交通部门加强进度调度,严格质量监督管理。
通组路修通后有近200余名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烤烟、辣椒等种植业,养鸡、养鱼、养牛、养猪等养殖业,栽种各种药材销往全国各地。尚寨乡以合作社+基地+公司模式发展产业经济,种植烤烟4200多亩,年产89万斤,覆盖82户贫困户323人;种植辣椒1400多亩,年产200余万斤,产值400余万元,覆盖贫困户239户860人。目前全乡贫困人口996户已脱贫313户。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一条条“组组通”公路凝聚着交通人的智慧和汗水,交织成路网,延伸向远方。路通百业兴,路通百业旺,百姓行走在一条条民生路、民心路、小康路上,感恩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开创着明天美好的生活。交通强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会实现。 路在脚下,梦在远方…… (杨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