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漫游隆里,梦似一场穿越千年的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9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入隆里古城,便感觉体验了一回“穿越”之行。在一片山中的平坝上,龙溪河绕城而过。这座贸然闯入的古城,让人恍如踏入了一条时空隧道。在这吊脚楼林立的侗寨苗乡腹地,犹如穿越了600年而来的明朝江南小城。


隆里城原为“龙里所”,它的由来和镇远一样,完全是因为军事的原因。来自江苏、江西、安徽等地的军人自此屯垦戍边于此,世代承袭。


[size=1em]隆里所建成600年来也没有经历过一场真正的战争,从而完整地保留了一座军事城堡的所有特征,突兀林立的垛口弥漫着清冷的气息。城中的街道是没有十字路口,全呈丁字形交叉巷陌。这是因为“十”与“失”谐音,乃兵家大忌;而“丁”取意“人丁兴旺,城池永固”。另一方面,丁字布局也是军事城堡的战术需要。

在历史上,隆里城内居民很少与城外的少数民族交往,因而演变成了黔东南这片土地上的一座文化“孤岛”。


隆里就如同一部古代版的《集结号》,守城的军士们年复一年地等待着一道班师回朝的军令。百十年后,第一批军士早已化作黄土,他们的后辈仍在翘首以盼。只不过,那道命令始终没有发出。只好用高高的城墙封锁自己的思想,把江南文化牢牢禁锢在了这弹丸之地。



隆里古城的独特气质很大一部分在于由内而外散发的书香味、诗礼风。这主要归功于大诗人王昌龄的“没落”。这位“七绝圣手”因为“不护细行”而得罪朝廷权贵,被贬为龙标尉。

龙标即是现在的隆里。披着盛唐的阳光,王昌龄一脸阴郁地来了。和许多落魄文人一样,闲暇的王昌龄也开馆授学,当地人称他为状元,“有志者皆而学之”。后人追慕其风采,建有龙标书院和状元桥、状元墓、状元祠以表怀念。




如今的隆里古城没有受到多少现代化的打扰,男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城墙的门洞内抽着旱烟,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女人在专注地修补箩筐,拣着豆子,做一些永远也做不完的杂碎事。对于贸然闯入家中的游客,隆里人既不会过分热情,也不会一脸惊奇,仍安静地过着百无聊赖的日子。




用鹅卵石精心铺就的 “花街”,雨天无泥泞,白天无扬尘,清一色的小青瓦,马头墙,八字门楼,雕花门窗,呈现明显的徽派风格。外墙上绘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家家户户的门楼上都有大大的牌额,端端正正书着“关西第”、“洛阳第”、“湖州第”、“三槐第”、“科甲第”、“书香第”,诸如此类,昭显房屋主人的郡望或家风,也昭显数百年来隆里人的坚守与倔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黔东南美食

    黔东南美食

    板块简介:宣传黔东南特色美食,推介黔东南各地特产,提供黔东南美食资讯、美食网点等。我们的公众号:qdnms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326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