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17中国侗年暨第八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非遗文化巡游互动活动在黎平县城主大街上隆重举行。整个巡游队伍盛况空前,场面壮观震撼,热闹喜庆。吸引数万市民和外来游客观看,分享中国侗年非遗文化大餐盛宴,再现万人空巷的热闹场景。 盛装打扮的侗、苗、瑶等各少数民族群众跟随巡游队伍向前游走,大家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兴奋,浓浓的侗年喜庆气氛写满每个人的脸庞,感染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游客朋友。 巡游活动分三组进行。 第一组从黎平三中开始,途径县人武部门前(县委)、工商行、平街脚、电信大楼、清泉路十字路口,最后到达南泉广场; 第二组从青禾家具城开始,途径县农业局(县政府)、县妇幼保健院、县烟草局、一中后门,到达南泉广场; 第三组从东门街红军广场开始,途径县旅发办(人大、政协)、民胜村委会(十字路口)、厚德南泉酒店门口,到达南泉广场。 巡游过程中,芦笙队方阵、侗族大歌队方阵、学生合唱团哆耶队、琵琶歌方阵 、祭萨·月也·侗款方阵、侗戏方阵、牛腿琴歌方阵、侗族节日展示方阵、莲花闹方阵、笛子歌方阵、侗族刺绣方阵、侗族武术方阵、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方阵等十多个方阵成为活动中最大亮点。天籁般的侗族大歌刚唱罢,悠扬的琵琶歌弹唱即传入耳膜,笛声悠悠,侗戏连连……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整个巡游活动,每一个方阵都在不断地持续展示自己的精彩,让市民和游客随巡游队伍尽情逐个欣赏。 “太震撼了,太精彩绝伦了,阵容如此庞大,展示的非遗文化内容如此之多,让人大开眼界。这就是黔东南黎平侗年的魅力,这就是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这次来,能够有机会欣赏到如此让人激动人心的民族文化盛宴,简直太高兴和荣幸了。”在巡游队伍中,一位来自上海的吴先生激动地说。整个巡游活动从中午13:30开始,直到15:30方才结束,活动结束后,大家还沉浸在精彩的非遗文化表演中。 黎平位于黔湘桂三省交汇的侗疆腹地,是神秘神奇的“侗乡之都”,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这里侗文化元素最为齐全,保存最为完整,是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承载着最为集中、底蕴最厚、传承最广、保护最好的侗文化。 近年来,黎平县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着力抢占侗文化制高点,积极开展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及收集整理、申报工作,严格按照各项名录的保护规划开展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累累,拥有1项世界级、6项国家级、14项省级、12项州级、5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名州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73名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大力实施非遗民族文化进课堂工程,开办全县性侗族大歌师资培训班,壮大民族文化师资队伍。先后编辑出版黎平县非遗系列丛书《侗族大歌》、《侗戏》、《侗族琵琶歌》等;出版音乐光盘《教你唱侗歌》。 此外,还相继在岩洞镇铜关村、永从镇九龙村、永从镇中罗村、岩洞镇述洞村等村寨开办侗族大歌传习所;在洪州镇平架村、小寨村,尚重镇西迷村,岩洞镇新洞村开办侗族琵琶歌传习所;在龙额镇登晒村、茅贡镇腊洞村开办侗戏传习所;组建岩洞农民侗族大歌队、铜关侗族大歌队、九龙侗族大歌队、中罗侗族大歌队、平架琵琶歌队、仁义侗族大歌队、尚重琵琶歌队、十八寨花腔歌队、地扪侗戏队等等。 组建万人侗族大歌合唱团,县直单位(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均成立了自己的侗族大歌合唱团队伍,全县形成了全民学侗族大歌、唱侗族大歌、传承侗族大歌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侗都黎平 ▪ 颐养胜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了县内各民族人民对本土文化保护的自信心,形成了民间文化自我良性循环发展的良好势头。 (杨代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