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为“嘎闹”的丹寨苗族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鸟图腾部落。相传,上古时代,骁勇善战,兵器的发明始祖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我想牛代表一种农耕文化和无所畏惧的力量勇毅,鸟代表一种风一样自由的向往和神驰天外无限美好思想的无疆)。一个出现在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尘埃之中显得古老而神秘。有史可究,苗族即是蚩尤部落“涿鹿中原”战败南迁演变而成的民族,苗族至今仍尊奉蚩尤为始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中,鸟图腾作为一种原始精神寄托的宗教信仰,已深深积淀融入一代又一代丹寨苗人的生活。苗族古朴、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中无不闪烁着它神秘的踪迹。古老文明在现代文化渲染拉动下,鸟图腾文化独特的魅力倍受人们亲赖。
卡拉鸟笼——手工艺术的魁宝
随苗族迁徙的历史,渗入血脉的文明、文化、信仰也沿袭下来。大部分在颠簸坎坷流离中丢失,于是贵州丹寨苗族成了中国最后的鸟图腾部落依存,能鲜活的觅见踪影,像一部传唱的史诗,像一部活的化石。苗族没有文字,于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记载在全部的生活中、风俗中、惯性中、记忆中、信仰中。贵州丹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保留了各种形式的鸟图腾文化元素。从这些文化元素里能清晰地看见鸟图腾的历史踪迹。其中鸟笼文化也是它影响、衍生的后裔。丹寨的卡拉村,被誉为“鸟笼编制艺术之乡”,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绝妙得展现着鸟图腾艺术的精粹,并渊源流长的影响着苗人的文化生活。又赋予了现代的气息,糅合了时代的特征、新意、活力和朝气。
看见心灵手巧美丽的苗家姑娘,娴熟地编织着一个个精致的鸟笼,一件艺术珍品通过一双手的灵动呈现在面前,越发感觉无比惊叹和美好。心底里总以为传统的手工艺品是有灵性的,是心与手的传递。那个挂在屋檐上的鸟笼里一定还留着心灵的温度,编织人心底里对未来的想像。当竹篃在一双纤柔的手中舞动,一定有一只画眉鸟的呢喃,有一只百灵鸟清脆、悦耳、动听的歌声盈满心田。在黔东南,时时处处能看见苗族人拎着鸟笼,形影不离,不管田间地头,还是门前屋后;不管苍发佝偻的老人,还是天真童趣的孩子。这么喜欢鸟类的民族还真让人新奇,好像鸟儿是他们心中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生活的折射;好像没有了鸟儿,说不上丢失了什么,心里一下子就慌了空了;好像有了鸟儿,生活的美好就有了寄托安放。不管经历过什么样的艰辛,什么样困乏,有了鸟儿似乎就有喜悦,悠闲了平静了。这也许就是鸟图腾得以完美无损保留最隐秘、最神圣的心结和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