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钱就是你的钱”,富不过三代往往源于此 曾经有一个很热的话题——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父母要怎么回答。当时,大家调侃的是美国的富爸爸和中国富爸爸截然不同的回答。 美国的富爸爸这样回答: 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中国的富爸爸这样回答: 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美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❶ 自己的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 ❷ 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 ❸ 我如果想有钱,也得通过努力获得。 获得了这些信息,这个孩子就会很努力,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他也想通过努力像爸爸一样获得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中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获得的信息是: ❶ 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 ❷ 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 ❸ 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 于是,当孩子长大接手父亲的财富以后,便不会知道珍惜和努力,应了古语的“富不过三代”! 显然,美国爸爸的回答更科学。 这是富爸爸对孩子的回答,如果家庭收入一般,要怎么回答孩子呢?一个有正确的理财观的爸爸是这样回答孩子的: 这样的回答很睿智,既让孩子有了金钱上/生活上的安全感,又让孩子明白,钱是通过努力挣来的,而且还告诉了孩子,“理财”是获取更多财富的有效方法。  理财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观念。 ▌用感情债和金钱债,绑架孩子的自我 这位妈妈在说这些的时候,脸上写满了成就感。她的教导,让孩子变得很懂事,不会想别的孩子一样,动不动要吵着要这要那。可我却为这样孩子感到深深担忧。 这位妈妈其实就像一个“大债主”,而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了一身债——父母的感情债和金钱债,需要她用一辈子去还。让她无助和痛苦的是,这些债,都是父母强加给她的,她从来没有要求父母给她交学费、报兴趣班,甚至连牛奶,她也不喜欢喝,而是父母为了她能长得更高,硬要买给她吃的。 现在,孩子还小,看上去很懂事。可等她再大一点,等她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会否质疑:“妈妈,你给我的这些,我都可以不要吗?我真怕以后还不起。”又或者,孩子真的乖乖地用一辈子来偿还这笔无法还清的父母债,然而却是以自我压抑为代价。这让原本自然流动在母子间的亲情链接,硬生生变成了“投资-回报”的交易。原本滋养孩子心灵的爱,变成了控制。 相似的还有,一些父母省吃俭用,却将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然后口口声声地说,爸妈为了你的未来,花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所以,你必须用好好学习来回报我们。 这样做,其实都是父母企图用感情债和金钱债绑架孩子的自我。看起来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样长大的孩子,真的非常可怜。 ▌为了防止孩子频繁地要玩具,妈妈用了“哭穷”这一招。 原来这位妈妈为了避免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经常有意在孩子面前“哭穷”。每次孩子吵着闹着要买玩具,她说服不了的时候,都用“哭穷”这一招:你是不知道我们家有多穷吧?妈妈不上班,而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一点,能给你交上学费,买衣服穿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买得起这么多玩具? 这一招看起来很管用,孩子渐渐地接受了家里穷的“现实”。既然家里很穷,那么就不要买玩具了,虽然她心里很想要,但是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她就这样被催懂事了。这位妈妈说,女儿还经常从外面捡回来矿泉水瓶子,要给妈妈添补家用。 勤俭节约是好事儿,可问题是,哭穷过度了,孩子可能会悄悄地把自己的合理需求都压抑起来了。孩子会变得“不敢要”,甚至会认为自己“不配要”,因此变得没有自信,甚至自卑。 上面这个妈妈后来问女儿,为什么不再跟以前最好的朋友一起玩了。孩子的回答是:她家太有钱了,而我家太穷了,她会看不起我的。就连以前喜欢分享的优点也渐渐替代,有一次,楼下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想玩她的玩偶,可是她死活不给,她说:“这是我唯一的毛绒玩具,如果玩坏了,我就永远也买不起第二个了。” 我们可以看出,哭穷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甚至变得自卑。所以,这一方法千万慎用。  哭穷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什么是正确的理财观呢? 下面再结合欧美国家的财商教育经验,给出一些可以参考的建议: ❶ 定期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培养孩子储蓄、以及有规划地用钱的习惯。 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规定好零花钱的应用范围,比如告知孩子,以后想要买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买单了。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如果孩子的零花钱不够,那就建议孩子自己做个计划,看看需要多久才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温和坚定地坚持原则,切不可孩子一想要就自己替孩子买单了。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领会到存钱的好处。遇到孩子零花钱金额比较大,父母可以趁机带孩子去银行开个账户,学习储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也可以学习犹太人的做法,建议孩子用压岁钱来投资基金、债券、股票等证券,在投资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解理财基本知识,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法。 ❷ 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源。 孩子的钱,一般都是父母、亲朋好友以各种的名义送给孩子的,比如压岁钱、生日礼物等。这些钱的来源和意义,父母有必要给孩子讲清楚,不然,他会以为,钱的得来很容易——只要过年过节过生日,就有钱了。 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从父母手里拿的钱都是父母的劳动所得,父母要用这些钱来养家糊口,钱里有父母的付出。如果是亲朋好友送的,就要让他知道,这些都是礼尚往来,以后都要还的,而不是白拿的。这样,孩子就知道珍惜手头的钱,并且思考怎样理财更合理了。 ❸ 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钱帮助别人,让他体验到“给予”的快乐。 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 例如,可以引导孩子将零用钱按照一定比例存作慈善用款,当金额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带着孩子,捐给慈善机构。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给予”以及“给予”给他所带来的快乐感受。 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捐款用在什么地方、帮助了多少人、发挥了多大效果,最终让孩子养成助人为乐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