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微信新闻】] 黎平县肇兴景区:留住乡愁 迈步小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段时间虽然天气时晴时雨,但在黎平县肇兴景区,慕名而来的游客依然兴致盎然。“晴天也好雨天也罢,在寨子里走一圈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来自浙江杭州的吴运情说,“我特别喜欢这里,有时甚至住上一周,哪也不去,只是在村里走走,看看农家忙碌、听听侗族大歌、过过乡村生活,在这里可以寻访一缕美丽乡愁,真好!”
为留住乡愁,黎平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抢抓高铁时代机遇,启动肇兴大景区旅游资源共享改革,将肇兴侗寨及周边的坝塘、厦鹅、纪堂等5个村寨一并纳入大景区改革范围,在盘活资源资产、复活古韵乡愁、用活民间技艺、带活多元业态上下功夫,走出一条共同保护侗寨风貌、共同传承侗族风情、共同开发侗乡风物、共同展现侗都风采的古村落保护促脱贫新路子。
“到肇兴逛一圈就走,结果真不知道肇兴是什么样子。只有静下心来,走鼓楼花桥、看侗寨梯田、听侗歌侗戏,亲自喝一碗侗乡米酒,制作一幅蜡染作品,看看春晚分会场,你才真正地融入肇兴。”这是前不久港澳旅游团游客游肇兴时的感受。
“今年春晚分会场在肇兴景区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很大信心。目前,景区正以乡村生活为切入点,实行文化业态动起来、商业业态藏起来的方式,合理布局景区业态,努力打造‘静美’环境,让游客能在这里看到原生态的古村落,入住乡村客栈、体验农家生活,记住美丽乡愁。”景区负责人吴承忠介绍道。
近年来,资本押注各地旅游产业,带动旅游热潮的同时,景区“排挤”原住民和当地文化的现象屡见不鲜。有840多年历史,被称为“侗乡第一寨”“鼓楼文化艺术之乡”的肇兴爆红之后,怎样才能使景区不负盛名,留住乡愁呢?

肇兴景区除了每晚展示的侗族音画歌舞《梦幻肇兴》专场演出外,重点挖掘、整理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节庆资源,分区域策划“多耶祭萨”、谷雨节、泥人节、芦笙节等多种节庆活动,并采取“以奖代补”和商业运作等方式,对民间自发组织的民俗节庆活动给予1000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支持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到节庆展示和文化交流中来,既增强了活动民间参与性,又推动了节庆活动商业化;既促进游客对当地民俗民间文化认同感,提高活动认可度,又带动群众在各种交流展示中获取收益。目前,肇兴大景区每周安排3至5次节庆活动,每人每天可获200元左右收入,每月人均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同时,肇兴结合日常农事活动规律,在村寨周边农耕生产区,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春耕、夏种、秋播等体验式农耕文化活动,使乡村活态文化实现立体呈现。
“古老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村居与山水融为一体,赋予了肇兴独有的魅力和情趣。耕田不再只为谋生,而变成村民与游客们相处的方式。”黎平县侗族文化学者吴定国说“肇兴表面上建起的是特色民居,改善的是基础设施,实际上建起的是新发展理念和文化自信。”
留住了乡愁,也就迎来了幸福。肇兴景区内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6个、省级6个。2017年,肇兴景区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同比增长26.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37.31%,直接带动本镇464人实现脱贫。在该核心景区的示范带动下,全域乡村旅游实现“井喷”,“侗都黎平·颐养胜地”品牌得到彰显。2017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带动3660人实现脱贫。
(那志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黔东南微讯

    黔东南微讯

    板块简介:黔东南微讯让您及时了解黔东南各大事微情,新闻资讯,爱心公益及商家服务信息等。我们的公众号:qdnvxw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11920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