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小孩总是改不了吃手的习惯,这让许多家长都觉得很头疼。有些孩子甚至在步入了幼儿园之后还保持着这个习惯,不但显得格格不入,许多细菌也会借此机会趁虚而入。 大人普遍认为孩子吃手既显得蠢笨又容易被疾病找上门,所以总会出手制止或是大声喝止。可是孩子为什么对“吃手”这件事如此情有独钟呢? 事实上,吃手是一个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习惯,胎儿在8个月以后就陆陆续续地开始“吃手”了。而且这个习惯并非是一无是处,宝宝吃手还会带来以下3个好处。 1、让宝宝更聪明:宝宝在吃手、吃拳头的过程中,会给口腔带来一定的刺激感。而事实证明,刺激信息的输入对于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吃手”的习惯很有可能会让宝宝变得更加聪明哦。 2、锻炼身体协调性:我们常能看到婴儿在躺着的时候手舞足蹈,就连吮手指时脚也会跟着动。其实这是因为由于婴儿过于幼小,身体的协调能力很差,很多时候只是进行一个动作也会带动到其它的肢体或感官。 因此大家别小看了婴儿吃手的这个动作,把手放进嘴里正是宝宝的大脑对手指、嘴巴、眼睛进行协调后的结果,这样还会宝宝收获到极大的愉悦感呢。 3、调节自我情绪: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婴儿在睡觉前经常会吃手,其实这正是他在哄自己睡觉呢。宝宝在不会说话之前,会通过吃手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释放自己压力和不安。而贸然制止会让宝宝觉得失去了安全感,引发一场大哭大闹。 所以说有些上了幼儿园的小孩又恢复了“吃手“的习惯,多半是在新环境下感到无所适从而导致的。这时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赶走紧张不安的情绪。 “吃手”行为需要在孩子几岁时进行干预?孩子2~4岁时,家长就应该开始进行干预了。这个阶段孩子关注的事物越来越多,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肢体互动,比如跳舞、玩玩具等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采用开车兜风、郊游等方式给孩子解压也是不错的做法。 长期”吃手“有什么弊端吗?通常情况下,宝宝在1岁的时候就开始长牙了。因此要是宝宝有长期的吃手习惯并且经常用门牙的部分咬手指,那么很容易会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出现牙齿外凸、无法咬合等问题。 另外如果孩子在五六岁以后还经常性的吮吸手指,家长就不能大意了。在一定情况下,长期“吃手“会造成永久性的颚骨发育异常,让孩子的脸部肌肉和颌骨发生变形,严重影响到孩子的颜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