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工行凯里分行正默默以金融活水滋养地方经济,精准对接黔东南“民族文化强州、旅游产业化”战略,通过特色信贷产品、科技赋能及创新服务模式,为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深耕民族文化沃土 释放文旅产业新动能
黔东南州是苗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如何让民族文化“活”起来、旅游产业“强”起来?工行凯里分行探索“金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创新金融服务,助推世界级民族文化品牌焕新升级。围绕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等核心景区,该行推出“黔旅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累计投放8019万元,为134户民族特色民宿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农家乐”向“精品宿”升级。剑河仰阿莎温泉小镇的升级改造项目也得到了该行金融支持,带动周边手工艺品、特色餐饮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景区+产业”协同推进的全链条效应。
村超、村BA现场身着民族服饰的工行工作人员及红色金融讲习员
在“村BA”“村超”的现场,球迷的热情和声浪在天空划出一道美丽的音频线。这个起源于黔东南的乡村篮球、足球赛事,已然成为全国现象级体育盛会,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工行凯里分行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支付一体化,在比赛场地、周边景区为当地商户办理收款码,实现智慧支付全覆盖,方便游客便捷消费,也助力乡村经济活力再升级。从鼓楼之下的侗族大歌,到球场上的激情对决,再到苗寨深处的田园牧歌,金融活水正不断浇灌这片充满民族特色的土地,让乡村振兴之路更宽广、更坚实。
“天下西江”贵金属发布会现场及产品图
此外,该行创新“文化IP+金融”模式,与总行联合发行“天下西江”贵金属产品,将苗绣、银饰、吊脚楼等非遗元素融入设计,借助工行贵金属的全国销售平台,以实际行动拓宽当地文化产业收益路径。截至2025年2月底,该行累计投放32亿元,支持黔东南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剑河仰阿莎温泉小镇、锦屏县隆里古镇、云谷田园农旅园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以金融之力助推民族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聚焦实体经济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金融服务不仅是文化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产业升级的稳定器。工行凯里分行紧扣地方经济发展脉搏,累计投放项目贷款161亿元支持黔东南州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雷山风电项目
交通是经济腾飞的“血脉”。该行累计投放92亿元支持凯里环城、雷榕、剑黎等高速公路项目,打通县域经济“大动脉”。制造业方面,该行聚焦贵州鼎盛、健盛服饰等企业,累计投放5亿元,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在特色农业领域,依托“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通”创新模式,该行为剑河食用菌、麻江蓝莓、锦屏石斛等产业提供3亿元资金,助力地方特色经济做优做强。
同时,该行积极破解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新一代经营快贷”“e企快贷”等线上产品,实现“零跑腿”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在打火机制造产业,该行提供亿元贷款,支持扶贫车间建设,带动400余人就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以金融活水激活产业新动能,工行正助力黔东南实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该行深入黎平药园基地为民工批量办卡
数字金融赋能 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工行凯里分行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构建“线上+线下”多层次服务体系,让农村金融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该行创新“烟草贷”“肉牛贷”“蓝莓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将支持范围扩展至茶叶、太子参等12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出“苗侗振兴种植e贷”,目前已惠及千余户农户,贷款总额近4亿元。依托“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该行助推农业产业链升级,带动百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该行实地考察太子参生长情况
在现代农业领域,该行创新推出“种植e贷—杂交水稻制种贷款”,为4万亩水稻制种基地提供超千万元资金支持,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移动金融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同时,该行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累计投放20亿元,支持雷山风电、剑河生态旅游等生态项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以金融之力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以前这里没有路灯,游客稀少,寨子里夜晚一片漆黑。”肇兴侗寨的老人回忆道。而如今,侗寨鼓楼点亮了璀璨灯火,特色民宿宾客盈门,村民们以歌迎客,手工艺品远销全国,一条融合文化与经济的振兴之路正在铺展。
该行走进肇兴侗寨宣传金融知识
从鼓楼侗歌到科技园区,从梯田茶香到制造强基,工行凯里分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以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为引擎,让金融服务更加高效、普惠、可持续。未来,该行将继续深耕这片红色沃土,以更精准、更温暖的金融服务,为黔东南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行智慧。
来源 贵州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