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麻辣点评] 浅析贵州黔东南苗族食酸饮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3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09:58 编辑 <br /><br />
人类文化的广阔视野中,饮食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其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又不断变迁,有时甚至其文化的形式超过了本质的本能需要,形成了一整套的饮食文化体系和独具特色的象征意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民族性是其最重要属性之一。饮食文化作为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形成的一套以酸为中心的生产、生活等文化习俗,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发展整合,体现了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统一。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现象,食酸已成为黔东南苗族的名片,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是流播海外,成为了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作者走访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各地苗寨,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入户调查,围绕当地饮食习俗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尝试从民族与饮食习俗,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地域因素,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因素等多重角度,解析贵州黔东南地区的食酸文化现象,为进一步开发酸食文化提供参考。
  1 以食酸为核心的当地日常饮食
  黔东南苗族饮食嗜酸辣咸,主食为大米,以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间杂荞麦、大麦、燕麦、高粱等。生产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饲养家禽家畜,种植各种蔬菜。副食方面,以调研的台江地区为例,苗民多吃酸辣汤菜,烹调方法多为煮或炒。
  2 环境因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黔东南地区地形和地质环境深深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食物的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认为酸食可以散瘀止血解毒杀虫,且有解药、解鱼肉菜毒的功效。黔东南自治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84%,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潮湿温热,降水充沛的湿热气候特征。湿热多雨的气候易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当地居民发现嗜酸不仅能够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而酸水坛、腌菜坛、腌鱼坛、腌肉坛等在黔东南苗族居民家中相当普遍。故苗族人把酸汤当成夏天清凉饮料,以防中暑。
  3 地理因素
  4 五味缺盐因素
  中国人历来把味的审美放在菜品制作和质量鉴定的首位,要求“五味调和”,重视爽口、开胃与养身。黔东南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食盐供应全仰外省,且历史上贵州交通经济极不发达,导致盐价昂贵,居住在深山腹地的少数民族只能望盐兴叹。严重缺盐激发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酸味具有生津健胃、增加食欲的功效,故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摸索出了以酸代盐、以酸补盐的烹调艺术。
  5 政治经济因素
  贵州的酸食形成也与贵州的农业生产有关。贵州地处亚热带,光热水条件较好,地貌土质多样,生态条件好,也利于多种细菌、病菌的滋生。早在秦汉两朝推行郡县制时对贵州地早有“蛮夷之地”一说。历史上长期脱离政府管制的贵州经济落后、食物匮乏,加之贵州红壤难生长食物的特点,更是造成当地储粮困难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当地食物需具有长时间保存的功效。
  6 食酸的养生保健作用
  7 黔东南少数民族酸文化功能分析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黔东南美食

    黔东南美食

    板块简介:宣传黔东南特色美食,推介黔东南各地特产,提供黔东南美食资讯、美食网点等。我们的公众号:qdnms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326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