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麻料银匠村全村冒雪出动迎芦笙,原来是为了3.15招龙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3:00 编辑 <br /><br />


原来,麻料银匠村将在今年的3月15日迎来每隔5年的招龙节。为了办好村里的招龙节,该村鼓藏头、寨老、村干等于2月24日到芦笙制作师家把制作好的芦笙请回家。


2月25日,麻料村下着小雪,村里的屋檐白茫茫一片,很多风口的路面也铺了层厚厚的雪,但全村人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寒冷,当天下午2点,全村200多人早备好米酒、菜肴在村口等候新芦笙的到来。



下午三点半左右,从村外传来了悠扬、高亢的芦笙声,全村人沸腾了起来,大家吆喝着往村口走去。


“你们辛苦了,喝口米酒,吃口菜。”这样的问候声此起彼伏,护送芦笙回来的鼓藏头、寨老、村干在村民的问候下,喝了一杯又一杯。



乘着酒兴,芦笙手更斗志昂扬,芦笙吹得更响了,舞跳的更嗨了,全村围着芦笙场,手拉手跳了一圈又一圈,芦笙吹了一曲又一曲。


“麻料村人对自己的文化如此厚爱,我感到震惊,有点不敢相信,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麻料村还保持着这样高度的文化净土,实在值得钦佩。”到麻料村学银饰工艺的广东学徒王青峰说。



麻料招龙节,每届鼓藏节后5年一个轮回,每届3年,一般第一年活动举办3天,第二年举办5天,第三年举办7天。之后又停办3年,3年后,就到了鼓藏节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其中第三年最为隆重,也称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


▲参加招龙的队伍要在龙坪场通宵守夜



对于该村何时过招龙节,何时过鼓藏节,我们以上届为例作一个推算。


上届鼓藏节的结束年是2010年11月,隔5年后,就到今年的招龙节第一年,2017年是招龙节的第二年,2018是招龙节的第三年。隔3年后,2021年鼓藏节的第一年,2022年鼓藏节的第二年,2023鼓藏节的结束年。这样,从2010到2023年,相隔13年,故民间也把鼓藏节称为13年一次的鼓藏节,5年一次的招龙节。招龙节在农历二月过,鼓藏节在农历十月过。



▲招龙节的前一天夜晚,芦笙手要吹着芦笙通宵


招龙节是苗岭人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主要是苗族同胞把龙视为兴风降雨的神灵,作为消灾免难,祈祷来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发富发贵之要意。招龙前,全寨各户主共同筹资,集中商议举办招龙事宜,选定日子,确定祭师,筹备祭物,维修寨内、村头路尾道路、龙池等。祭物主要为猪或牛1头、香纸等,每户酒1斤、米1碗、鱼1尾、糯米饭1坨。全寨14岁以上男子被分编为若干组,分别去维修寨内、村头路尾道路、龙池等。时辰一到,牵着鸭等祭物,带着芦笙先从村边的维修好的龙池起沿着主峰脉象开始登山,每走到一山山顶停下来插挂一吊白纸条,吹一场芦笙,到达主峰时,即开始举行祭祀活动。主峰由鼓藏头和祭师主持,其他山峰由一般人主持。


▲招龙队伍除了翻山野岭还要走进田间地头


招龙仪式开始,把酒、糯米饭、粑粑、白公鸡置于地上,然后焚香化纸,将身披绫罗绸缎,背拴木楔插6至8面小彩旗,腰上挂着6个铜铃的水牯牛或猪,牛头或猪头朝向东方,祭师口中不停地念招龙词,不时用右手抓起一把米朝东方撒去,接着又抓一把米分别朝南、西、北方向撒去。此时,吹芦笙、击锣鼓、鸣鞭炮。其他山峰的人听见,立即用羊、鹅举行类似祭祀。祭师又念三遍招龙词,击锣鼓三下,才收拾祭物,牵龙(水牯牛)下山,接着各山峰的人先后跟随下山,一路上吹着芦笙、唱苗族飞歌、鸣鞭炮,祭师走在前头,他一边走一边撒米,不断念招龙词。


▲招龙队伍翻山越岭



龙来前,全村的妇女们乔装打扮,穿金戴银,人人揣着祝福,人人挑着希望,家家户户把酒、糯米饭、大粑粑摆于长桌上,手持牛角酒在祭龙坪恭候,迎接龙的到来。龙到了,祭师向他们祝福,并互饮牛角酒,祭师高呼:“龙到家家来,龙吃家家酒,家家发贵又发富。”最后问大家:“是不是?”众人答:“是”。又问:“龙到各家各户没有?”众人答:“到了。”随后,鸣鞭炮,吹芦笙,欢歌载舞,接龙进祭龙坪转几圈后,用撑杆将牛头朝东方擎起,砍龙人手执大刀,含上一口酒突然向牛鼻眼一喷,并迅速操刀朝牛颈砍去,一般只能砍两刀,操刀人便迅速爬上旁边事先准备好的楼梯上,不准让龙(水牯牛)看见。待牛倒地身亡后方能下来。这时,祭师将准备好的香纸沾上龙血,分给各户迅速跑回家中,表示将龙引进家里。与此同时,在羊龙坪宰羊,在鹅龙坪杀鹅。牛羊鹅倒地后,由寨主安排其他人剥牛皮、羊皮、去鹅毛。


▲招龙队伍每到一个山头都要举行祭祀


▲招龙节上巫师在召唤天地神灵


▲祖宗魂已招到迎魂庙,鬼师唱词答谢



麻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西江西北部,距离镇人民政府驻地西江千户苗寨15公里,距雷山县城53公里,东与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接壤,南与控拜村相连,西面和北面与乌高村相邻,海拨970米。全村10个村民小组组成,有165户702人,全部为苗族。这里的村民历来有从事银饰品加工的传统,素有“银匠村”的美誉。每到盛大民族节日,这个“嗜银民族”的姑娘们就会穿着盛装亮相,那叮当作响、闪着银光、制作精美的银饰总会让人眼花缭乱。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麻料这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苗族村寨里,银饰加工已然成为当地苗家人传承民族文化和发家致富的本领。该村的银饰品主要有:大银角、银壶、银杯、银帽、银手镯、银项圈、银衣片、银腰带、银戒指、银耳环、银项链、银碗、银勺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这里的银器,都是选用纯银制作,工艺相当精美。无论是大到1米长的大银角,还是小到毛豆大的银耳环,无不栩栩如生。“用双手传承苗族文化,用心灵思考。”麻料村的银匠们实为苗族文化的撰写者,正是这种精神境界让许多苗家银匠穷其一生,打银的小锤敲了千年。


▲招龙节上鼓藏头在主持祭祀仪式

▲招龙节上鬼师在整理祭祀品

▲招龙结束后,全村老老小小到芦笙坪跳上三圈铜鼓舞后才回家。日后,村里还举行如斗牛、跳芦笙、歌舞表演等活动。

▲这些肉将分给全村每家每户,每户一串




  ょ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