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3:00 编辑 <br /><br />01class交际联谊的天堂 黔东南的民族节日是各族人民开展交际联谊活动的天堂。黔东南一些民族节日是专门为青年男女觅求知音、寻找伴侣而兴起来的,如姊妹节、爬坡节、赶歌会等。其他的民族节日也是人们走亲访友、集体作客、谈情说爱及开展群体社交的好时机。各民族节日绝大多数在农闲时举行。 不同类型的民族节日,往往穿插于一年的不同季节,而一些相同的民族节日,各地举行的时间也不相同,甚至某些民族节日的不同阶段,往往在不同的地点举行。民族节日分别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举行集会的情况,为各族人民广泛参与节日集会提供了机遇,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02class娱人娱己的乐园黔东南的民族节日多为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集体活动。凡某一民族节日到来,该民族除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庆祝活动外,还普遍举行节日集会,开展多项文化娱乐活动,热烈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集会,规模小的数百人、上千人;规模大的数千人、上万人乃至数万人。
侗族大歌节
据不完全统计,全州民族节日集会点有三百九十多个,每年参加节日集会的各民族群众多达三四百万人次。而各民族节日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对歌、跳芦笙舞、跳花灯、唱侗戏、抬官人、斗牛等几十个娱乐项目。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各族人民的节日文化生活,使民族节日为各族人民娱人娱己的乐园。
03class自教教人的园区民族节日也是各族人民自教教人的理想园区,是向各族群众传播和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综合性大课堂。文体表演、文体竞赛及人们相互之间的观摩、学习、评品、鉴赏等活动,既是对民族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积极传播。各民族的许多传统文化正是在“娱人娱己”、“自教教人”的反复循环过程中,得以传播和发展的。
独木龙舟节
在黔东南广大农村,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歌谣、民间戏剧十分普及,人们喜歌爱舞,能歌善舞,因而素有“歌舞之乡”、“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这与民族节日上民族文化的综合性大课堂对民族文化的积极传播是息息相关的。
04class心灵寄托的佳期黔东南的民族节日也是各族人民寄托自己美好心灵的佳期。黔东南的民族节日,大都是由各民族先民的祭祀、纪念、祝颂或联谊的仪式演化而来的。它们或起源于对与自然抗争的祖先的祭祀,或起源于对与强暴拼搏的英雄的纪念,或起源于夺取农业丰收的祝颂,或起源于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男女爱情。民族节日不管属于哪种类型,大多具有传奇色彩和诗情画意。
沸腾的苗年 梁波摄
黔东南的民族节日,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斗争,表达了各族人民的希冀、愿望与要求。人们总是带着同猛兽、同强暴、同大自然斗争的胜利者的心态,带着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善良愿望参加节日活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