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黔东南的风雨桥、鼓楼,侗乡之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9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2:59 编辑 <br /><br />高增侗寨
   环境优美,一条清澈的小溪由寨旁缓缓流过,花桥、鼓楼、古榕、吊脚楼相映成趣,风景如画。高增侗寨有四座鼓楼。高的17层重檐,高近30米,较矮的13层,高20余米,相互辉映。高增素来有“美女之乡”的美称,高增妇女的节日盛装,是侗族中最雍容华贵的服饰,全身的银饰有十多公斤。
高增侗寨
    高增侗寨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高增侗寨有三座鼓楼,分属上寨、下寨和坝寨三座寨子。其中两座17层,高近30米,另一座13层,高20多米。三座鼓楼都有醒目的攒金宝顶,全部用柱枋凿穿,相互交插而成,不用一钉一铆,工艺精湛之至。
[size=13.3333339691162px]高增侗寨
    高增占里村有“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之称,这个锁在深山数百年的侗族村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了两项为世人所惊叹的记录,一是人口增长率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占里自古以来自觉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生态平衡的作法,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前来考察、采风者络绎不绝。这风光旖旎,环境优美,高低错落的干栏式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寨中鼓楼耸立其间,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寨前流过,一排排禾晾错落有致,金秋时节满挂稻穗的禾晾与青山交相辉映,分外迷人。犹如陶渊明笔下,男耕女织,平安祥和,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高增占里村
    居于高增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的小黄村,距县城24公里, 全村有5个自然寨718户,3340人,均为侗族,是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一条小溪穿寨而过,青山环抱,吊脚木楼依山傍水,鼓楼、花桥遥相呼应,似一幅清新恬静的田园风光画。小黄侗歌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仅100多年来,就涌现出著名歌师、戏师近100人。
高增小黄侗寨
    小黄村是极富盛名的“侗歌窝”,素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小黄人世代传下来的格言是“饭养身、歌养心”。这里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有满肚子的歌,唱不完的歌。正如他们所说:“汉家有读不完的书,侗家有唱不完的歌。”
高增小黄侗寨
   高增乡岜扒村距县城15公里,位于小黄旅游景点线上,与占里、托里接壤,岜扒村由岩寨和平寨组成,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48户1170余人,是侗族聚居地,也是当地政府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旅游村寨。
高增岜扒侗寨
银良侗寨位于从江县高增乡西南面,距县城7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40户,650人。银良是一个依山傍水,古榕掩映的古老村落,宁静而温馨。银良也是从江西吉安堡迁来的。
银良侗寨
[size=13.3333339691162px]银潭侗寨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该村距从江县城20公里,从江-谷坪公路从寨边经过。全村共323户,1669人,寨子周围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栉次鳞比的民居,杉木结构的吊脚楼依山傍水,13层鼓楼鹤立寨中,一条清澈的小溪穿寨而过,婉延奔流,村寨周围座落有序的稻田和溪流,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银光,故名银潭。
[size=13.3333339691162px]银潭侗寨
[size=13.3333339691162px]位于从江县西北面、距从江县城91公里的增冲侗寨,三面环水,形成优美的半岛,三座花桥横卧增冲河上。寨子四周青山环抱,吊脚楼望山傍水。寨中沟渠交错,流水潺潺,池塘星罗棋布,鱼翔浅底。寨中有水,水中有楼,古窨子风火墙,青石路古巷道,在国宝鼓楼的映衬下,构成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和侗族灿烂文明的历史画卷。
[size=13.3333339691162px]曾冲侗寨
[size=13.3333339691162px]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年)的增冲鼓楼,全楼占地115平方米,高26米,13层重檐,双层宝顶,杉木结构,枋穿斗连,不用一钉一铆。顶部两层为八角伞顶宝塔楼冠。檐口雕龙画凤,塑鱼龙花卉,人物事,飞禽走兽。楼内有4层走廊,沿楼盘旋而上可达鼓楼顶部。
[size=13.3333339691162px]曾冲侗寨
报京侗寨
报京寨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整个大寨从北到南,由高到低,形若撮箕口。青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依顺地势,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直辖市地布局在两册之间的狭谷中。群众习惯把报京分为上、中、下三寨,上寨有水塔,中、下寨有两眼水蟛和水塘,生活用水比较方便。
报京侗寨
    报京是镇远县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民族风情点和全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三月三"播种节,被贵州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这里是传授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想课堂,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天堂。
平秋侗寨:地处锦屏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2公里,是锦屏、剑河、天柱三县的交汇处,是北侗文化的中心。平秋北侗风情习俗,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容南北侗族之精华,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因此有“北侗风情看九寨,九寨风情看平秋”的说法。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