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秀友投稿】找寻最美的春天之秀美黔东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6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2:37 编辑 <br /><br />
运气还不错,到高铁站买到了4月11日D2823次19.11分三都县至榕江站车票,票价23元。上动车泡了一杯茶,水又烫,还没喝上一口榕江县就到了!到达榕江出高铁站外面有公交车至县城,高铁站到县城10多公里,公交车费2元,在榕江客运站下。出租50元,好多弄不明白的就打车走了。我算了一下,下午从小七孔景区出来直到榕江住下,共倒车5趟(包括动车一趟)!办法总比困难多。

到榕江客运站附近住下,方便次日坐车去从江县,住的家庭旅馆毎晚50元,。榕江县属于黔东南州。贵州黔东南已去过3次了,榕江县2014年夏天去的大利侗寨。12日夜下起了雨,早晨起来还是大雨不停,等到早上快10点雨稍微小点了,不能再等了。马上去车站购了10.30分到从江大巴票,60公里,乘车1个多小时,票价37元。途中塌方不断,不过还是安全顺利到达从江县!

到达从江县城,我要去岜沙苗寨。县城过去8公里,打车50元。从江到岜沙没有直达车,都是打车或包车。问车站有过路车,只是时间合不合适。当时正好有一趟从江至秀塘乡的中巴马上发车,此车要经过岜沙,票价10元。

20分钟后村口下车,谁知实际上下车就已经进入景区里了,这样还节约了100元门票钱!小声。

岜沙苗族部落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
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共有505户2548人。
这是村口的小广场,村子里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

村子住下,房价100元带卫生间,就是挂被套的那个房子,推开窗户看全景,视野非常开阔!

这是咱住的客栈女主人。她还有一小摊卖米线和花米饭烤肉,没事时还帮她烤肉呢。

这就是传说的烤香猪加花米饭,烤肉那个香呵!毎份10元。米是糯米的,加这一块起码2两的烤香猪,咱又住在她家,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肉选的又大块又好!这里猪又不喂饲料,早上吃一份,到中午了都一点不饿!

房间里有一燕子窝,每天房间里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不热闹!

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岜沙部落仅2000余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男人的标配,那个小葫芦里面装的火药,还有打猎的刀,下面那个包肯定是装钱的钱包了麻!

男孩儿都留着头发。

没事去寨子里闲逛。


村民家坐下聊天,非常放松开心,听村民讲寨子里的趣闻,最直观了解岜沙,咱们把记者的活都干完了哈。

走在村寨小路上,猛一抬头见一群穿着艳丽服饰的苗族少女飘然而至,还以为是仙女下凡了!一问,原来寨子里有团队看她们表演,她们是演出完了回家。

岜沙住了两个晚上。有5个寨子,去了4个,另一个实在走不动了,天气放晴太阳又大。
准备步行去宰戈新寨。

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补荡拎溜(镰刀剃头)。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村子里逛时正好碰上一家正给他孩子剃头,真是大开眼界,不过也看得胆战心惊!

每天早上问安的肯定是这个小家伙,小东西一点不怕人!

岜沙梯田。

去王家寨。

寨子里遇见的老人,在他家里坐了一会,大山里的人热情淳朴,开朗乐观。非常向往他们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

割牛草的老人。

苗族小女孩儿,还听不懂汉话,这是零距离的深度游!

这天是村子里的映山红节。映山红节(农历3月3):正是开春后播种的日子,也是谈恋爱的日子(连续三天),吃美食,剪头发。村子里男人们还要拜树神。

为了不打扰他们,只好在对面山坡上远摄了,还好有相机。

瞧,老人家抽着烟还睡着了!

岜沙梯田。

岜沙女孩儿。

14日准备离开村子去黎平县肇兴侗寨。早晨7点多村口搭村民的便车去县城,给了5元车费。在从江大桥处下车后过大桥坐1路公交1元钱客运站下。从江至肇兴没有直达车,还是要转车。客运站坐从江至高铁站的大巴(当地人叫洛香)。20多公里,乘车50分钟,票价16元。

到达高铁站还有8公里到肇兴侗寨。站前叫了个野的10元车费加40元直接带进景区,节约60元门票钱,别出声哈!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侗族寨子里有不少这样的饮水地,这些水都是直接饮用的!

肇兴侗寨看了一上午,下午准备徒步走小路5公里去更原生态的堂安侗寨!途中看见了堂安梯田,好惊喜!不过来回十几公里近5个小时的山路也吃尽了苦头!

回来才知道这条路连当地人都很少走,全是小道,一个人也没有,又怕走迷路,胆子还是有点大哈。

途中经过的一个村子。村民把我当成记者了,一定要给他们拍一张。村民很友善,当时该要个地址回来把照片邮过去,在此也祝愿村民们幸福快乐!

田里捉魚虾和螺蛳的小姑娘。

鼓楼下休息的老人。

走了5公里山路到了堂安侗寨,村口这清泉水喝了个饱!鼓楼上坎那眼四季长流的清泉,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头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这里的侗家人把这种带把的斗井称为瓢井,因为他的形状如同木瓢。

堂安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距肇兴乡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距黎平县城75公里。堂安侗寨居住着侗族村民160余户,800多人,住户散居在“班柏”、“几定”两支山脉和“贵近”冲。房屋大多数取南北向,全寨人以赢陆两姓为主,还有潘、蓝、吴、杨、石七种姓氏和睦相处,按传统风俗,寨中陆姓与潘姓又有大陆、小陆、大潘、小潘之分。

堂安侗寨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视野广阔。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鼓楼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塘等建筑物,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寨子中间,还有一块墓地,有坟十余座,多为清代所建,雕龙刻凤,卷草花纹等工艺精美,是堂安侗族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体现。

匆忙看完堂安后顺公路下山,8公里,不敢走山道了,天也快黑了,走回肇兴侗寨时,灯都开了。

匆忙回住处洗洗吃饭,看每天晚上8.30分的侗族原生态歌舞演出,非常值得一看!

14日一大早从从江到肇兴,到肇兴不到10点,抓紧一天时间看完了肇兴和堂安两个寨子。
15日早8点在肇兴侗寨村口坐车去黎平县,计划去黎平县翘街和黎平会议会址参观。肇兴侗寨至黎平县城60公里,坐车1个多小时,票价25元。

到达县城,存包步行去了翘街和纪念馆、会议旧址。
黎平会议纪念馆与黎平会址只相隔一条街。纪念馆是于2009年12月18日落成,展馆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伟大转折的起点——黎平会议、走向胜利、红色记忆和今日黎平,展厅通过大量的图片、说明和实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黎平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黎平会址是一座清代中叶的古代建筑物,它是一处三进五间,前低后高,上盖小青瓦的临街房屋。由大门进入第二进正屋的天井,墙上有一屏风,雕着狮、鸟、鱼类等。左右为扇式书房,正堂门面塑着二龙戏珠,楼上走廊四周是卷板方格栏杆,窗棂也是精雕细刻。左间摆设八张太师椅和两张八仙桌,当时的会议就在这里进行。

翘街,又称东门街,尚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是黎平县长征历史文化街。此街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近1km,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因此称为“翘街”。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在翘街上的一处商铺里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出席了会议,现在,“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除了黎平会址外,翘街主要的历史遗存还有:毛泽东住址、陈云住址、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两湖”会馆、福音堂、红军广场等。

红军广场。

福音堂。

老街上的理发店。

看完黎平翘街已近中午,当日准备离开贵州黔东南去湖南通道县。到此,图片及文字可能还要更新,更多精彩还在后面!感谢关注。

图文/顺其自然HR

  B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