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六十年 秀美黔东南
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庆祝活动 还有25天
呐!你是什么时候爱上雷山的?如果要给雷山写情书,我想我会有很多话要写,但最后的落款处一定会有:我爱你,雷山。
5月27日凌晨2时至7时,贵州省雷山县遭受特大暴雨侵袭,造成县城及部分乡镇不同程度的受灾。雷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成立抗洪救灾抢险指挥部,对抗洪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只是某一天,突然发现,在我构想的未来里,总是有你。
只是某一天,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里拐弯抹角的想到你。
听朋友谈起自己曾到过世界好多地方,晒出一对的明信片跟邮戳,说这些的时候,他的眼中发出明亮的光彩。
而我,却只知道一个地方,就是你——雷山!
那是我一生最为黄金的时代,关于我的故事,总想与你有关。
多么幸运,生命里有你相伴。
有人问我爱上你有什么感觉,我答到:就像突然有了软肋,就像突然有了盔甲。
心里有座城
我们才不会感到寂寞
到过那么多城市
却好不过你一个
多么有幸年轻时停留在雷山
能在余生里无论去哪里
心永远都跟雷山在一起
四季的交替
候鸟来回
都是我对雷山的思念
我爱你,雷山!
个人简介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
凯里市接壤。距省府贵阳184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雷山县“七大名片”
【一】苗年
雷山地区苗族至今仍保留“以十月为岁首”的纪年法。每年阴历十月的第一个“兔”日送旧年,“龙”辰迎新年,为新的一年开始,当家的男人起床,煮饭、杀鸡,在自家神龛插香烧纸,以猪、鸡、鸭、鱼等肉以及酒和糯米饭、糍粑祭祀祖宗和图腾神物,用钱纸贴在屋内的岩爹、岩妈、祖灵、保爷、门楣、炉灶、猪圈、牛圈、犁粑、碓磨以及村外的保爷桥、保爷凳、岩菩萨、保寨树等物上。过苗年时,苗族村寨都跑铜(木)鼓和芦笙,一般为五至七天。跳铜鼓时,保管铜鼓的“寨老”用香纸鞭炮、米酒、锂鱼等“醒鼓”,先到旧鼓坪上跳几圈,后移到新鼓坪上继续跳,寨上“鼓主”家人跳过后,全寨男女老少和寨外来客跟着跳,众人身着节日盛装,在铜鼓、芦笙伴凑下踏着铜鼓的节拍,转着鼓柱跳舞,也叫“踩铜鼓”。
【二】中国最美的小城--雷山县城
雷山县城按照“蓝天、绿园、碧水、宁静,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宜居旅游县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建设,突显县城山、水、路、场、树、灯、房的和谐自然统一。在“山”上,实施县城周边绿化美化工程,提高了城市绿化率;在“水”上,实施县城亲水工程,建设4个橡胶坝,增加了县城灵气;在“路”上,实施街道改造工程建设,用马拉河小鹅卵石铺垫路面,拼成100多个栩栩如生的富有苗族文化的图案,用大鹅卵石作行车道牙,地方特色十分明显;在“场”上,精心设计建设两个苗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休闲广场,南北点辍整个县城;在“树”上,实行一个树种一条街,形成了杨梅一条街、玉兰一条街、含笑一条街、桂花一条街等;在“灯”上,实施夜景亮化工程,创新设计苗族铜鼓形状路灯安装县城主干道、河滨道和两个文化广场周边,将县城夜景装扮得璀璨绚丽、流光溢彩;在“房”上,对主街道房屋按苗族吊脚楼进行改造包装,融入苗族文化元素。2008年底,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2009年被中华民族促进会等5家机构评为“五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
【三】外交部指定的馈赠礼品--雷公山银球茶
银球茶产地均颁布在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腹地,海拔1000-1300米,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酸性土壤,土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园境内无工业污染,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茶叶纯正。银球茶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的优质茶青为原料,通过机械加工、人工造型、烘干等工序精制而成。球体干重2.5克,直径18-20毫米,圆紧光润,不破损,表面油润,银灰墨绿肥。泡后汤色翠绿明亮、粟香回甘、叶芽嫩匀、完整鲜活。
银球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鹤杯奖”,1991年被外交部推荐为馈赠礼品茶,1996年荣获“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4月,银球茶被评定为“贵州省名优茶”。银球茶分别获得第四、五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4年12月,“银球”品牌被评为“贵州省茶叶行业著名品牌”,2009年,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2011年,荣获“中国茶博会十大名茶金奖”。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结果:银球茶产品质量符合NY5017《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产品所属茶叶基地通过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四】巧夺天工的苗族银饰
雷山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雷山白银工艺品为银具和银饰两大类。银具有银酒杯、银酒海、银壶、银碗、银筷、银匙、银勺、银碟、银手杖、银针、银雕像以及银仿动物、仿建筑物工艺品等。银饰风格各异,品种繁多,有银角、银凤冠、银扇、银抹额、银帽、银插花、银插针、银簪等近30多种。
雷山苗族银饰图案有丹凤朝阳、蝴蝶探花、百鸟朝凤、游鱼戏水、双龙抢宝以及松、竹、梅、兰等名花奇卉。雷山银饰与盛装结合在一起,工艺老成,透出一种神异性的古典美,被称为“世上最华丽的服饰”。
【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
苗岭主峰雷公山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境内东部。毛泽东长征途经苗岭留下:“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高天三尽三……”的《十六字令》,把雷公山的博大,奇险刻画得淋漓尽致、神秘莫测,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雷公山有原始森林72万亩,已知的动植物种类5084种,被誉为“物种基因库”。雷公山的生物、地文、水文、气象等景观丰富多彩,负氧离子极高,是天然“森林疗养院”和天然“氧吧”,是我国中亚热带极为宝贵的物种“聚宝盆”。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官员在实地考察后公布:雷公山是当今人类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块未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土,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地区之一。
【六】奥运火炬传递最精美线路--郎镇上寨
郎德上寨是清朝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诞生地,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27公里,距雷山县城15公里。郎德上寨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环绕,村中的小路全部是鹅卵石铺设,是仿古代苗族铜鼓面的十二肖、太阳光芒和飞奔的骏马。寨内有“杨大六文物博物馆”。1993年被载入《中国博物馆志》,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郎德线路作为全世界唯一在乡村传递的路线,因此被誉为“最精美的奥运火炬传递线路”。走进郎德体验苗族最隆重的十二道拦路酒和全村男女老少共舞“千年铜鼓芦笙舞”壮观场景。
【七】 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位于雷山县东北部,距雷山县城36公里,距凯里市19公里。西江千户苗寨,共有1300多户,5400多人,是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建寨历史,是苗族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素有“苗都”之美誉、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天然博物馆”,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2007年,西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10年西江景区被评为“2010年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2008年上海世博会西江公众论坛在西江成功举办,西江景区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西江景区共接待游客6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歌舞丰富多彩,自古就有“歌舞海洋”之美誉,主要有飞歌、酒歌、古歌、情歌、嘎百福歌,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板凳舞等。西江民族服饰精美,配以银角、压领、项圈、银头花、银镯等,穿在身上,淳而不土,雅而不俗,雍容华贵,别具一格。西江吊脚楼群让人震憾,吊脚楼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层层相叠,气势宏大,独具特色,专家称之为“建筑界的瑰宝”。西江的节日习俗具一格,有敬桥节、拉龙节、吃新节、苗年节、鼓藏节等等。
西江千户苗寨倍受世人的关注,先后有胡锦涛、尉建行、陈至立、杜青林、董建华、王胜俊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西江镇视察调研。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
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
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化府并入黎平府。
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
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
雷山县地图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
同治十一年(1872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属黔中道。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销丹江县,并入台拱、八寨两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置雷山设治局,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雷山设治局改为雷山县至今。
民族文化
锦鸡舞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锦鸡舞黔东南的丹寨县和雷山县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
古瓢舞

古瓢舞是以瓢琴为伴奏的一种舞蹈,在雷山达地乡也蒙、背略、达勒等地苗寨逢年过节都跳这种舞蹈。古瓢舞多为男性在前边拉古瓢琴,姑娘们踩着琴声,双手呈抱圆形摆动并扭腰、摇胯、步伐轻盈、身上佩戴的银饰随着身姿的摆动而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别有情趣。
铜鼓舞


铜鼓舞是敲击铜鼓时踩着鼓点节奏跳的舞.击鼓的方法是:把铜鼓置于宽敞的鼓柱中央,用绳将鼓侧的两支耳朵系好悬挂于鼓柱挑手杭吊起来,然后鼓手右手持鼓糙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胭部,可发出两种音响,有的还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俗称回音桶),桶口对鼓胭同时,一人击,一人来回地“接调”、“送调”,使鼓音雄浑远远传扬。
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独有的民族民间舞蹈。比较常见的是《祝嘎勒》。由三、五、七、九支大中小型芦笙,用同一曲调吹奏,并由芦笙头或芦笙手吹笙领舞,然后是穿盛装的姑娘、中年妇女、年迈老妪围圈牵手跟着跳,随着芦笙的曲调,操着统一的步伐,徐徐向前移动。较其它的苗族地区来说,雷山芦笙舞则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突破了女子不吹芦笙的传统习俗,女芦笙好手比比皆是;第二是突破非重大节日不吹芦笙的禁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听到优美的芦笙曲,看到欢快的芦笙舞。早在50年代,便有南猛青年杨炳芳把雷山芦笙曲吹响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晚会上。
心里,一直是渴望温暖的,无论是在无人的路上,还是在萧瑟的季节,我都依着阳光而行,寒来暑往,草木荣枯,都是自然。
安妮宝贝说,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错过黔东南不要紧,这次,你不容错过的,还有雷山……
文|杨跃居
黔东南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片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微信右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您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
点“秀美黔东南”可一键关注哦↑
这里是秀美黔东南公众微信号:xmqdn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