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也许还记得,1987年,央行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其中一元面值的纸币通底为红色,正面印有两个少数民族女青年的侧面头像,其中一位女青年为侗族,现在这个侗族女青年在哪里?生活状况怎样?带着这分好奇,经多方访问,终于得知这位侗族女青年名叫石奶(奶,用侗语的发音读“nei”,下同)引,居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庆云乡佰你侗寨。
石奶引家坐落在公路外的一面斜坡上,为两层三间的木构房屋,看上去有些年头了,进屋一看,里边陈设很是简陋,堂屋的靠窗一面摆放着一张低矮的圆桌,石奶引的儿子正在圆桌前摆弄电脑,右边是一张很陈旧的沙发,左边有一个橱柜,一台很陈旧的17寸老式电视机,堂屋和厨房黑洞洞的,不开灯根本看不清里边有些什么物件。楼上楼下转了一圈后,便坐下来,本想从石奶引那里了解到尽可能多的有关第四套人民币上的侗家女头像的信息,但是,石奶引不懂汉语,交谈起来十分困难。当用简单的几句侗语问及她的一些家事时,也许是共同的语言打动了她吧,这时才看到她笑起来还是那么爽朗,声音也是那么清脆。 石奶引现年54岁,已是有两个孙子的奶奶。常年的劳累,脸上爬满了岁月磨砺的皱纹,生活虽然清苦,但从她的言谈举止和清脆的笑声中,仍能感受到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大约是在1978年,16岁的石奶引和伙伴们身着盛装,去从江县洛香镇赶集。熙攘中突然有人从背后拉了她一把,石奶引转头一看,是个满面笑容的陌生中年男子,他旁边还站着两个人。该男子示意她脸朝侧面站定,举起相机连续拍了好几张,拍完后,男子转身走了,没有给石奶引留下单位、名字,也没有留下电话,直到这张照片经过这位中年男子在照片的基础上经过二度创作,最后被选中印刷到1980年第四套一元面值的人民币上、1987年发行并流通,才有人告诉石奶引,她的影像印刷到人民币上了。石奶引拿着这张一元面值的人民币,心里真是高兴,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这以后,陆续有很多记者上门采访拍摄,但都没有给石奶引留下照片和任何联系方式。
采访结束时,夜幕已然降临,石奶引来到柴火垛前,取下几根干柴,准备生火做饭,跟着石奶引进了厨房,里边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楚,这时,她丈夫走过来,打开了电灯,电灯光很微弱,光线还是很昏暗,石奶引好像早已习惯了,只见她麻利地蹬下,她丈夫取出松明子,点燃后递给妻子,妻子将点燃的松明子送进灶孔,瞬间,浓烟夹着火舌从灶孔里冒出来,笼罩了整个厨房。 离开石奶引家时,印在人民币上的石奶引头像还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是的,该版人民币虽然已经停止流通,但人民币上的侗族女青年石乃引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相关链接 第四套一元面值人民币有三种版本,第一种是80年1元的,第二种是90年1元的,还有第三种是96年一元的,80年版1元的始发于1988年5月.10日发行,1996年开始回收,至今流通了23年之久,从设计看非常漂亮,801 正面是侗族和瑶族妇女头像,左边是“燕子桃花”图。燕子是欢快勤奋的象征,在桃花绽开之时,占尽春光,将万里江山装扮得分外妖娆,寓意着人民幸福美满及青春常在。 1元纸币的背面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中的八达岭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像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延绵的群山峻岭之间。此图采取了空中鸟瞰的角度,突出长城的全貌,把静态的中国长城描绘成了动态的巨龙盘旋的形象,更加显示了长城的巍峨壮观,气势磅礴,庄严雄伟。因此人们把801形象称为“中国小龙钞”。现在,民间已很少能见到801的痕迹。第四套人民币中的801、901和961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一元系列,三币搭配自成体系,与801票面图案颜色相同的1990年版以及正面主色稍红、钞票号码为黑色的1996年版1元币,三者形成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一元系列。 从艺术上看,801、901和961虽说主图基本相同,但由于版本不一,最清晰的当属801。801整体高洁素雅,到了901发丝渐渐交叉,到了961就出现了一片模糊的现象,可能是因为雕版长期使用的原因,因此801的艺术价值最高,801满版古钱水印,双面雕刻,凹凸感强,主体呈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 (来源:贵州旅游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