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9 李田清 王佳丽 [url=]秀美黔东南[/url]
辉煌六十年 秀美黔东南
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庆祝活动 还有4天
60周年 60年,一甲子,峥嵘岁月,辉煌历程 60年风雨同舟 60年众志成城 60年的建设 苗乡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喜迎建州60周年之际,黔东南微报特别推出“辉煌60年·发展启示录”栏目系列报道,充分展示咱黔东南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敬请小伙伴们关注哦!  
医疗卫生篇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地。 建州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州坚持把医疗卫生作为最大的民生事业统筹推进,实现了从赤脚医生到专业医疗人才,从缺医少药到高科技诊疗设备,从“小病扛、大病顶,实在不行把巫师请”到“以预防保健为主”现代意识的转变,不仅畅通了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也让群众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在苗乡侗寨、崇山峻岭的赤脚医生 (张春燕供) 1970年代初在观么乡巫包村寻医问药的赤脚医生(张春燕供) 苗寨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州,看病有补助,医疗有保障” 覆盖城乡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看病就医环境和条件极大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一项项措施的落实,一组组数据的展示,已成为黔东南州群众看病的真实写照,构筑起了群众健康保障的牢固大堤。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到黎平县德凤街道蒲洞村卫生室与村医亲切交谈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织就医疗服务网来看看三棵树镇卫生院是怎么做的 在医院看病,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药,往往要到出院那天才能弄清楚。而这样的“惯例”在凯里市三棵树镇卫生院被打破。 为有效解决“费用不清、过度诊疗”的顽疾,2014年,三棵树镇卫生院率先开展“阳光医院”创建工作,对涉及老百姓关心的项目和程序,实行“六公开、一评议”的晾晒模式。 紧接着,全州各县市也陆续开展此项工作——药品价格在公示栏里查一查,收费项目在“一日清单”里核一核,“阳光式服务”让前来看病的百姓既省心又安心。 1956年黔东南州最早、设备最完善的医疗机构——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当时设在镇远)仅有4个科室和100张床位,连最基础的医疗设施都无法满足,更谈不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舒适的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州医院的办公和住院部大楼60年过去州医院已建成为一所集医、教、研、急救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医院,分设科室30余个,开放床位几乎是建州之初的8倍。 21世纪的州人民医院多功能门诊大楼
截至2015年底全州有医疗卫生机构3966所,比1956年的940所增长321.91%;实际开放床位21029张,比1956年的437张增长4712.13%;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982人,比1956年的1954人增长973.8%…… 21世纪的州人民医院多功能门诊大楼
目前全州已建立起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网络,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综合、有效和方便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也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建州之初的镇远专区中心人民医院
不断提高医保水平 撑起健康保护伞来看看这个发生在从江的故事 民国36年(1947年)冬,从江县卫生院同仁为从江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两年结束后合影。
“真没想到,我姨爹住院的费用除了享受新农合报销外,还得到保险公司1千多元的大病保险补偿,而且在医院就能一站办结!” 作为首例赔付受益者,从江县丙妹镇丙梅三村村民贾连荣代其姨父潘老丙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赔付金时激动地说。 今年年初,潘老丙患股骨骨折在从江县人民医院手术,住院总费用3万多元,扣除新农合报销和大病保险赔付金,最终出院时他仅自付了几百元。 从江县人民医院入口处
2012年黄平县被列入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率先在黔东南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以药养医”退出历史舞台,进一步解除患者负担。2015年底全州16个县市26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州还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建立健全卫生法律体系,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月1日黔东南州启动实施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这是继州委州政府出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意见》后,又一重大举措,对于全州394.6万参合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实事。 《国粹》 王永龙摄
有效控制重大疾病 筑牢生命安全线 黔东南昔日被称为“瘴疠之区”,“八月谷子黄,摆子鬼(疟疾)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正是当时疾病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真实写照。 黔东南卫校民族医士班学生在上课
1958年4月新生的自治州建立了第一所中等卫生学校,即黔东南州卫生学校(现合并组建成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源源不断地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和输送人才,医院也开始重视专业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同时,通过不断投资购置先进诊疗设备,各医院的规模和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医疗技术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进一步保障。 黔东南州卫校学生参加劳动时途中休息情景
2009年12月14日一名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经过州医院医护人员30余天的全力抢救,终于转危为安、康复出院。这是黔东南成功救治的首例甲流危重症患者,更彰显出我州治病救人的医疗技术和信心。 2016黔东南州医院新业务大楼效果图60年来黔东南州还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有效控制了麻疹、霍乱等急性传染病,结核病、麻风病、艾滋病等慢性传染病防控工作也取得重大成效。 黔东南州卫校的学生在实习“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人均预期寿命为72.4岁,与建州前39岁相比大幅提升;孕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至14.42/10万和12.73‰,且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重大疾病疫情发生,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稳中有降”的趋势,为人民群众筑牢了生命安全线。 关爱农村儿童行动(州计生杯)
民族医药极大发展 刮起“最炫民族风” 民族医药是每个少数民族的宝藏,对于黔东南来说更是如此。 然而千百年来,我州的民族医药全凭各族人民口授指传,更无完整民族医药文献记载。自治州成立后,才先后对全州民族医药进行发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在全国率先结束了苗医、侗医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施秉头花蓼GAP基地
2015年,黔东南民族医药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7月15日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成立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标志着我州作为全省中药材主产区,率先筹建起全省首个以民族文化旅游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乘着大健康产业的东风,我州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 大健康示范区在黔东南体系中的位置 为支持黔东南加快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黔东南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发挥苗侗医药和民族医疗保健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苗侗医药生产研发和医疗服务,支持打造“从江瑶浴”中国瑶浴文化第一品牌和“苗侗药都”、“中国苗药基地”等品牌,把黔东南自治州建设成国家苗侗民族医药医疗示范基地。 苗侗百草园种植基地绿意融融
随着大量配套资金和科学技术的投入,我州建立起规模药材种植基地,医药质量和单产量不断提高,民族医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开始采取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的中药材经济实体,民族医药得到极大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黔东南迈出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的坚定步伐,“十三五”期间,我州将以继续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力度,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看病挤”四大问题,实现“医保托得起、患者付得起、医院有动力”,为黔东南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苗药的灵魂 (来源:图片黔东南州民委、黔东南百年珍影、网络)
总 监 制:高俊华
总 编 辑:吴会武 执行总编:李田清 审 校:杨光能 编 辑:潘欣晨 吴迪 林泽霞
黔东南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片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微信右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您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 点“秀美黔东南”可一键关注哦↑ 这里是秀美黔东南公众微信号:xmqdn0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