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黔东南 | 月亮山民俗风情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题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故事,汇集他们的共性:傻、痴、疯!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众山,来到了贵州山地公园省,到不了月亮山就跟到了北京没有去长城一样遗憾,月亮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月亮山,系地跨黔桂两省的榕江、从江、环江、荔波、三都、融水等6县。狭义的月亮山,指主峰所在地的榕江县计划乡、水尾乡、定威乡、兴 华乡和从江县的光辉乡及荔波县的佳荣乡。





月亮山原生植被完好,自然风景别具一格,千米以上山峰有80余座,主峰顶上有典型的“分水岭”。林中众多飞瀑高悬,水畔林间。山顶,不时可见“佛光”,罕见天象,堪称“童话世界”, 生态之秘。





月亮山苗族,是黔东南苗族中极为古老的一支,保存着众多原始文化习俗,被有关专家、学者称为“苗族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大利侗寨
凯里-榕江

在这里可以听到侗族的大歌,下田捉鱼感受侗族独有的烤鱼,晚上篝火晚会。11月份l来可以参加过侗年。

大利侗寨:大利特产丰富,楠木丛生,侗寨顺山沟溯溪而建,一色的栏杆式青瓦木楼,鳞次栉比,中有小溪潺潺,清流急湍,主要景观有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气派雄奇的侗族四合院以及独特的晾禾谷仓、五座花桥(又叫“风雨桥”,与鼓楼一样,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悠悠然次第横架于小溪之上,据说,这五座花桥,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历尽沧桑,见证着大利侗寨的历史与荣辱。村寨四周古木葱茏,古楠木树达400多株,体现了侗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老人护村,古木佑寨” 的传统观念。寨中民居全为杆栏三合、四合木楼,寨中有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风雨桥5座,木质结构,青瓦盖顶,均有百年历史;进寨及寨中道路皆为青石铺砌而成,整洁干净;寨子周围古树参天,生态环境保持完好。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原始舌尖-侗族烤鱼
烧鱼,是大山里的专属美味,是大自然的馈赠。因为只有零污染的青山绿水之地才能培育出这样的原生态鲤鱼和叫不出学名的野菜,鱼以稻田里的水草为食,没有受到饲料的催化。


稻田养鱼是处在大山深处黔东南苗族侗族人民农耕文化的突出体现之一。稻田养鱼,鱼不仅能吃掉稻田里刚生长的水草小虫子,还能给秧苗松土,粪便还能提供肥料。一举多得的生活智慧。




大利侗寨-加榜梯田

体验农耕文化,上山放牛,学织布。5-7月份可以体验插央,10月份体验打谷子烧鱼,平时烤香猪。11月过苗年。

加榜梯田:苗族的稻田都是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山坡海拔的高低,坡度的平缓及山坡的大小决定了梯田大小和形态。



加榜梯田不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且线条优美。无论从线条,还是整体形态来看,加榜梯田都吸取了天下梯田之精华,它比云南元阳梯田更加秀丽,比广西龙胜梯田更加壮观,极具魅力。



特别是那居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与梯田环境相辉映,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不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人间仙镜,世外桃源”的感觉。凡到过加榜梯田景区的人,都无不为加榜梯田秀美的风光所感叹。






原始舌尖-烤香猪

从江香猪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是我国珍贵的微型地方猪种,仅产于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区。



(学织布)苗族手工织布经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不断实践、总结、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成为苗族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苗族手工织布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伍新福所著的《中国苗族通史》记载,屈家岭文化历史遗存,就出土了苗族生产的缯帛,到秦汉时,武陵郡、巴郡的蛮夷就已用賨布交纳贡赋。清代湖南布政使阿琳主持绘制《红苗归流图》,其中《挑丝纺织》全面系统反映了红苗手工织布从纺纱到织布整个工艺流程。同时从清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众多史志资料都对苗族手工织布技艺作了记述。苗族手工织布从纺纱到成布要经过15道工序,其中纺纱,牵幅、梳纱卷经、贯综穿筘、上织床、织布这七道工序,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要完成这七道工序非技术熟练,心灵手巧的传承人莫属。苗族手工织布的织物分为大布(即白布)、花格布和苗锦,其中以苗锦为上乘,至今仍为有识之士竞相收藏的珍品.



(上山放牛)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史记•留侯世家》:“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我们还在‘放牛于桃林之野’哩!吓,这回可真是大家要吃太平饭了。



岂沙苗寨
加榜
勇敢者可以体验剃头,有勇气可以体验荡秋千(一般是收割的季节),枪可以拿照相不能打枪。
岜沙部落仅2000余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



配枪:岜沙汉子终身带枪,但从不乱放。以前是为了狩猎 ,现在主要在迎接贵宾和有重要庆典活动时,才会对天鸣枪。



发式: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

荡秋千:岜沙人酷爱荡秋千,他们在森林深处的大树丫上系上长长的草绳,起荡时,从高处坡上助跑,借助惯性抛向高处,高者可抛到4、50米高,的确很惊险。荡秋千既也是男女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当小伙子们出现后,姑娘们把秋千荡得老高,同时眼睛向下面的小伙子们频送秋波,如果哪个小伙子被打动,就会跳上秋千一起荡,荡得高荡得久说明最情投意合。

留个悬念,找寻儿时秋千的画面感。


这样的寨子,去安安静静的呆上三天,置身于原生态的环境中,可远眺,可近观;可看马羊成群,可看耕牛劳作;食农家之粗茶淡饭,卧农家之木屋木床,完全没有商业![size=13.3333px]大人们,从中感受自然的力量,放空自己,或许能悟出更多的真谛!

孩子们,从小接触原生态,不管是学艺术,还是学技术,这里是灵感的源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