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儿子转悠在八舟寨子里,转悠到一爿古墙跟前,从门口往里面望进去,满眼是岁月沉淀的温暖和安静。我不由的往里面走。
“进来坐进来坐!”一个干净清新的老人从里面走出来。还能想象她年轻时是清秀的美人,现已年近八十,依然思路清晰,热情干练。
“我们只是看看,老人家。”我说。
“看嘛、看嘛,也没什么好看的,穷得很。”老人笑着说。
“太好了,保存得这么好,就你家还这么完好的保存着!”
“我们家穷,没能像他们周围人家一样建漂亮的新房子高房子大房子。”
“那不用羡慕,老人家,这房子住着舒服,又干净又安静,关键是这房子里有我们从过去到现在的所有的记忆和时光,这是无论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看到这些我们用惯的熟悉的东西我们才有亲切感。”
“听你们这么说,我心里就很舒服!”老人向我们介绍她是龙里所的姑娘,她说龙里所现在都把老房子修整得很好了,现在那里游客也很多。我说这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的,这里挺好:有美丽传说的仙人岩,有风光秀美的八舟河,现在又有了连绵十里的荷花……你家的老房子应该是全村里最有味道最值钱的了。
老人感慨:过去这房子很好住,无论下好大的雨这天井里不会积水,现在这房子四周的沟不够通畅,排水很慢了。
从跟老人的交谈里得知这栋老宅已经一百多年,现在这里面住着两家人,都是共祖太公的。他们都到外面去打工赚钱了;这样的宅子过去这村里很多,后来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毁的毁拆的拆。老人兴致很高,她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指给我们看,一边说:这里本来是画着两条龙的,活鲜鲜的;这里过去是画着凤凰的……都是×××来用刀铲除了。老人家记忆很好,能清楚的记得当事人的名字。老人接着介绍:那墙头是用土砖砌成的,有的地方开裂,有的地方被拆掉了;过去这里是后门,出去是菜地,后来菜地分给他们建房,就把门封了……儿子同时也好奇的问着宅院里他没见过的古件:作成铜钱样子的镂空的下水地漏、在过去只有在过年才用得到的青石做的粑槽、将稻米与谷壳分离开来的木制的风车、垫房屋柱头的石墩、青石板镶嵌成的大水缸……老人一一给儿子解释,儿子眼睛瞪得老大,似懂非懂,我便再细致给他讲解一遍怎么用的这些东西。 一边跟老人说话我一边打量着老宅的上下:四方的天空、长着嫩嫩的绿绿的浅草的由规一平整的青石严实铺满的天井,天井一头的中央是很大的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板镶嵌成的水池,水池安放在也是青石做成的底座上面,底座其实就是略微高出来一点的平台。
将要离开,老人很真诚的挽留我们在她家吃饭,我说我们是集体活动。还有很多人等着,老人一直送我们到出她家的路头。
出到公路,同车的祖华兄捧着一堆莲蓬朝我们走来。
“买些莲蓬给小朋友玩。”祖华兄说。
“谢谢伯伯!”儿子接过莲蓬,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同时也将他收集到的 干枯的荷叶和叶柄放在一起。
酌哥、讯哥还在痴迷着拍荷花,他们听我一说起百年老宅便不顾远处的领队和同行人员的催促一定要看看,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几乎是跑步的在前边带路,他们在后面紧跟,直累得喘气,在慌乱中却依然不忘拍摄巷子里的风景。我们来到老宅的时候,刚好遇到村子里懂得识字的吴姓老人,他受人委托看护寨子边上的荷花和莲子,他给我们介绍老宅和大大的福字两边已经被岁月剥蚀掉的对联,他还记在脑海里。
老人家先从一边开始介绍:“这边是——金黄碧绿写来纸上尽文章。”
“那下联呢?”我问。
“这是下联!”祖华兄肯定的说,他用手机将老人念的对联变成文字给老人看,问对不对。
“对了对了!”老人看了看手机屏幕然后继续指着已经是什么都没有的墙对我们说,“上联是——草木山川罗列堂前皆锦绣。”匆忙间我们浏览一遍老宅并谢过两位老人,容不得我们将感受消化便来到车上。已经是中午12点,我们驱车离开八舟,将一个在岁月里等待和前进着的寨子留在有着无穷的秀美和传奇故事的八舟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