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打谷子“吃瘪米” 侗家人摘禾前的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种侗族零食叫“瘪米”

瘪米是侗乡老少皆宜的食品,
更是秋收前青年男女行歌坐月少不了的伴嘴零食。
糯禾成熟到七八成,
便从田中采摘回来,脱粒、炒焦,
候冷再入石碓中舂去糠壳,簸净。
因未成熟饱满,所以舂出的米粒是瘪的,
故称瘪米。

瘪米碧绿呈秧青色,颗粒分明,
具有新禾谷的清香。抓一把投入口中,
慢慢咀嚼,越吃香味越浓,
虽存放数日也不会变质或发硬。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家里很穷,
出嫁时,正值青黄不接,
无力办酒饭款待情郎和女伴。
左思右想,只好到自己的田里摘回未成熟的糯禾,
用锅炒熟,舂后簸出糠壳,
不用再蒸再煮,已是香甜可口的吃食,
用此来招待男女同伴。

从此,不管有吃无吃,
人人仿效,吃瘪米成了侗族人民摘禾前的习俗。
更成为侗族青年男女社交中的一种乐趣,
相传至今。

    侗族青年男女素有行歌坐月的习俗。
秋天来了,金风送来阵阵禾香。

女青年耐不住了,
在月堂商定明天要摘取哪个腊汉家的糯禾。
次日,女青年们砍根翠竹,
扎上五色鸡毛横在田中央做“规。

奇特的求婚:
月也杆棉


千百年来,

黎平永从镇三龙侗寨一直延续着一种神秘古朴的民风习俗,

这就是当地侗族男女青年奇特的传统求婚方式——月也杆棉。


永从三龙侗寨,侗名xamp,位于黎平县城南40公里处,

侗族人口5361人。

这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发源地,

这里民风淳朴,鼓楼花桥林立,木楼瓦房依山傍水,

素有侗乡“歌窝”“歌海”之美称。


“月也杆棉”是一个侗寨与另一个侗寨之间青年男女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

整个过程为摘禾——吃烧鱼——吃瘪米——鼓楼对歌(踩歌堂)——行歌坐月——互送礼物。这种交际习俗一次要延续两三天,有的甚至一个星期,其乐融融。为侗族青年男女相互认识、了解至恋爱、结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年金秋时节,当糯禾即将成熟时,一个侗寨的“腊乜”(姑娘)用带枝的锯木条树枝随意插在另一个侗寨某个“腊汉”(后生青年)的糯禾田中,向男方寨子的“腊汉”们发出对歌挑战的信息。“腊汉”知道后,于是就邀上本寨的“腊汉”们,一起去请挑战方的姑娘们一道上山砍一根竹子,然后将刚从地里采摘来的带籽棉花缠在竹子上,最后缠绕红纸、红布。做成“杆棉”(侗音),姑娘们将“棉杆”插在“腊汉头”禾田中,表示“月也杆棉”。



等到这家“腊汉”的糯禾熟了,“腊汉头”邀约本寨“腊汉”去请插“杆棉”的姑娘们一起来摘禾。特别在摘禾中“腊汉”们各自邀约自已意中姑娘在田中摘禾,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对唱情歌,有的吹着木叶。摘完禾后,“腊汉”们带上酒肉(有的甚至杀猪宰羊),和姑娘们一道挑着摘来的禾到姑娘家,将禾穗焙熟,用石碓舂成扁状的香喷喷的瘪米,接下来,“腊汉”和姑娘们就相互开始对歌。特别是开饭前,姑娘们有意刁难“腊汉”,故意摆放东西在桌子上作为谜面,要“腊汉”们把所有谜底一一用侗歌解开,让“腊汉”们招架不住。侗家姑娘、小伙们边吃边对歌,谈情说爱,悠悠自若。


夜深了,腊汉们还杀鸡或宰鸭,用瘪米炖鸡或煮鸭,与腊乜们共进夜宵。夜宵后,侗家小伙们弹着琵琶,姑娘们唱着绵绵情歌,倾情吐爱,直至黎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